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指的是在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成就感

快乐教育不应该是教育机构赚钱的噱头,而应该落实在家庭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这里面一个核心理念是,快乐教育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孩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看待、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体会到乐趣、成就感,从而培养出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人类本能倾向于做正确的事情,做了正确的事情然后得到好的结果,自然会感到快乐。对于快乐教育来说,正确的事情,就需要家长们结合孩子、日常生活去设计了。下面介绍几个方法:

1、买卖商品游戏

和孩子玩买卖商品是个很好的活动,通过这个游戏教孩子学习加减乘除,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

孩子们都喜欢买东西,我的小孩总是在家里用沙发凳子围一个不大的空间,然后将自己的玩具摆的满满的,然后开始大声的吆喝:谁要买东西啊,谁要买东西啊。

利用这个机会,我们就会光顾他的货摊儿,然后按照他的定价进行买卖。有买卖当然会有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把算术能力提高,这个方法可以用到小学二三年纪,而不仅限于学龄前这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慢慢提高难度,比如加上零头甚至小数点。在这里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如果把目的告诉孩子,或者被觉察了,孩子就会失去游戏的兴趣。家长要有单纯的心态。不要在过程中有任何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而训斥孩子。

2)避免造成孩子尴尬。不用用市场定价以及我们的生活经验来指导、干扰孩子,无论孩子如何都不需要大惊小怪,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计算而不是做生意。

3)不要让计算为难孩子。永远要记住,这是个游戏,而不是数学课。要把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计算的难度可以慢慢提高,但不要让太难的计算干扰乐趣。

4)不要为了孩子学习而总是玩同一个游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都比较分散,只要孩子表现出不想玩了,就立即停止,以免破坏了孩子对游戏的胃口。

5)尽量用真钱,用真钱的真实感更强,也可以避免孩子随意定价,比如定个一万块。另外,可以记录孩子的每次盈利,然后把赚来的钱存起来,给他买东西的时候就用这笔钱,可能会更好的保持他们玩游戏的兴趣。

6)增加游戏变数,尽量使每次游戏略有不同。比如可以让孩子做顾客,而家长做摊主,或者让爷爷奶奶、家里的玩具都参与进来。另外,场景可以是超市、也可以是医院、菜市场等等孩子熟悉的地方。

2、做小老师

比如刚上学的时候,让孩子给自己讲解拼音、语文课本的知识,或者教授家长在学校学习到的舞蹈动作。同样要注意:

1)在设计这类活动时要让孩子当家做主。

既然是当老师了,就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权了,这也是为什么游戏能够吸引孩子的原因。所以在这类活动中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动者,不要让他在活动中感觉自己被动,受大人指使。

2)要选择那些答案或内容比较确定的东西让孩子来讲。

数学一般都是封闭性的答案,不像语文那么比较主观,发散性较强,所以相对而言做数学小老师的效果比较好。另外,讲课的事情也不要常常做,要看他们掌握的情况,针对理解较差的内容讲课。不要每天都讲,如果是例行公事的话,游戏也进行不下去了。

3)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要自然,不能总用一个理由。

比如今天说拼音没学好,明天就可以质疑是不是老师判错了,然后让小孩子进行分析答疑,最后“孩子纠正了家长的错误”,同时自己的知识点也得到了巩固。

4)不要在过程中挑剔孩子讲课的毛病,更不要嘲笑他们的错误。家长既然要做学生,就一定要拿出诚意,认真听孩子讲课。不要让孩子觉察你的用意,否则就会失去成就感和兴趣。如果孩子的思维或陈述有错误,要委婉地讲出来,或用启发的方式引导他向正确的方式思考。

3、共同学习

随着孩子学习内容的增多,一些课程也会超出家长的知识范围,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共同学习。共同学习是小老师的升级版。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家长不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让孩子进一步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方式甚至在高中阶段一直使用,很多家长在孩子参加完高考后自己对于数理化也研究的很通透。

总之,家长与其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操心,花钱花力气,单方面逼着孩子学习,不如用些心思,设计和制造一些包含有相关知识的事情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机会运用他所学的只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践是最好的课外补习班。

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最好,源于生活的教育无处不在,这才是快乐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