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逛夜市

敦煌的出租车司机似乎不喜欢夜市,一说要去沙洲夜市,他就回:“为什么去夜市呀?那里贵!本地人都不去夜市!”

第一次听到司机这么说,真觉得遇到好人了,还有些得意:“看吧!这就是旅行的经验,好吃的餐厅就要问当地人。若依靠攻略,就只能去夜市吃,那是针对游客的,能好吃吗?”接着,自然就顺着司机的话询问:“那本地人都去哪儿吃呢?”司机报出个店名,接着就兴冲冲连人带车改变路线冲了过去。

走进店就觉得奇怪,怎么饭点见不着其他客人,就一个男掌柜两个服务员,无所事事,或坐着或倚靠着,全无表情地望着店外。直到我走进店里,暂停钮仿佛才被取消,时间流淌了起来。服务员忙着来招呼,脸上浮现出的欣喜之情,让我想起了《新龙门客栈》里的老板娘金镶玉,就差吐出一句:“客官,您这边儿坐!”

坐下一翻菜单,就觉得不对,菜价之高出乎我意料。我打开App查,发现寥寥无几的评论里夹杂着几条:“旅行社带去的,谁去谁倒霉,半星都不想给”;“莫高窟旅游套票里硬性包含的套餐,特别难吃,态度还很差”;“司机和导游拉来了,司机和导游白吃白喝,还给提成,太缺德了”;“被包车司机拉到这,就是个接团的地方,而且价格虚高很多”。

我顿时明白过来,赶紧编了个借口逃出店,拦了辆出租车跳上车,心里不禁嘀咕:都是套路啊!我对司机说:“走,去沙洲夜市。”不料换了辆出租车,司机还是这几句:为什么去夜市?本地人吃的餐厅不香吗?

又来?有了前车之鉴,我决定不搭理他,司机继续磨:夜市店面租金贵,菜价高,不实惠,我们还是去某某店吃吧,那里正宗,便宜。我回答他:没事,我就爱吃贵的。司机终于不吭声,把我拉到了目的地。

正宁路小吃夜市

正宁路小吃夜市 图 沈寅

我下车一看,所谓“夜市”,实际上是百货商场里内辟出来的一个小小的露天餐饮区域,车只能停在外边主路,还需步行一路走进去。沙洲夜市和我印象中台湾那些夜市完全不同,和西安的回民街或中国各地那类“美食街”样式的夜市也不一样。事实上,沙洲夜市设施非常现代化,由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小商铺组成,每家经营的餐饮类别不同,招牌倒都是清一色的黑底金字,上书店名:某某驴肉黄面、某某胡羊焖饼、某某烤全羊敦煌菜。还有次一级的店铺,类似一个售卖美食的窗口,如油饼,卤猪蹄等等,以外卖为主。

由于之前的折腾,我饿着肚子也没心思细细逛,直接就去了先前想吃的餐厅。店内没什么装修,两边墙上贴着巨大的菜单,图文写满了敦煌的特色菜。一个中年男人,似乎是老板,招呼着我坐。女服务员立刻端来餐具和菜单帮忙点菜。面积并不大,似乎还有楼上包间,而一楼也就能摆下四张小小的桌子,已有一桌人正吃着,我瞧他们桌上的菜,都是敦煌的代表菜。

驴肉黄面实际是两道菜,一道是酱驴肉,一道手工拉制的黄面。

驴肉黄面实际是两道菜,一道是酱驴肉,一道手工拉制的黄面。

我想吃驴肉黄面,这实际是两道菜,一道是酱驴肉,一道手工拉制的黄面,豆腐干黄瓜等切碎烧成的酱汁淋在面上。吃时夹取些驴肉放在黄面上,并不觉得两道菜就此合二为一。反而是胡羊焖饼好吃,“饼”就是面条,在《说文解字》中,“饼,面餐也”。古代一切面食都叫“饼”,汤面就是“汤饼”,胡羊焖饼就是炖羊肉配面皮子。羊肉软烂,面皮子劲道足,富有口感,但也不至于硬,因沾吸了羊肉和汤汁鲜味,更觉美味。

至于为什么叫“胡羊”,莫非是“胡人”养的羊?敦煌位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处,自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后,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因此敦煌汇集五湖四海之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在敦煌吃“胡羊”,也名正言顺。

胡羊焖肉

胡羊焖肉

不过,汉代时优质羊肉或许还来自草原游牧民族的“胡羊”,到了唐代,草原民族就已培育出了优质的羊种,如河西羊、河东羊、沙苑羊等等。当时最大宗最受欢迎的肉类也是羊,宫廷和官僚皆以羊肉为食,《唐六典》记朝廷官员的伙食标准,“每日常供具三羊,六参之日加一羊焉。”南宋迁都临安,北方的羊种又被带去了江南,有一种说法,“胡羊”变成了“湖羊”,成为浙江湖州特产。

中国羊肉的烹调方法,从古至今都差不多,最常见的无外乎烤羊肉。我在沙洲夜市的店里,又尝了两种烤羊肉:红柳烤肉和馕坑肉,顾名思义,前者是以戈壁滩上生长的一种叫红柳的植物的枝条串羊肉烤食,后者是烘烤馕的坑里顺便烤羊肉。

店内操作烤肉的年轻小哥,看着像先前老板的儿子,也可能是学徒。我问他两种烤羊肉的区别,他也说不清楚,憋了半天说了句:馕坑肉是先腌后烤。看他烤肉的方式,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他用一个类似铁网的架子,两面夹住羊肉串,在炭火上翻来翻去烤,时不时用剪刀剪开肉,这样似乎能让肉更容易熟。这样看,既不像红柳烤肉,也不像馕坑肉,我原以为红柳烤肉就是直火烤,类似挂炉烤鸭,而馕坑肉则是烧热炉子用热力焖烤肉串,相当于焖炉烤鸭。两种肉的口感也可想而知,红柳烤肉喷香四溢,外焦内嫩,而馕坑肉则更多汁肥嫩。

见我吃了块肉,他连忙过来问我滋味如何?他眼神里的期待,让我想起等待老师批阅试卷的学生。肉质确实不错,即使裹满了孜然等调料,唇齿间依旧能感受到肉块的肥嫩和多汁。得到了我肯定的回答,他满意地回到炉边继续烤肉。

红柳烤肉

红柳烤肉

馕坑肉

馕坑肉

红柳烤肉和馕坑肉,似乎都来自新疆。总之一说羊肉串,人们也总是想起新疆。其实自从人类发现了火,以火施加于食物,很自然就出现了“烤”,古人称为“炙”。《齐民要术》中的“腩炙”,就是烤肉:“羊、牛、獐、鹿肉皆得。方寸脔切。葱白研令碎,和盐、豉汁,仅令相淹。少时便炙,若汁多久渍,则韧。拨火开,痛逼火,回转急炙。色白热食,含浆滑美。若举而复下,下而复上,膏尽肉干,不复中食。”

菜谱非常详细,意思就是羊、牛、獐、鹿四种肉都可以拿来烤,烤前先的腌制,腌汁不用多,时间也不用长,如果“汁多久渍”,肉就老了。烤时,肉离火要近,不停转动肉,待肉串发白时即可食用,此时烤肉鲜嫩多汁。如果上上下下反复烤,油脂烤干,肉就不好吃了。

除了文字,还有图像。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中,烤肉场景或食用烤肉的场景非常多,显然烤肉是当时的家常菜。壁画中显示,烤肉用的是三叉钎,每股叉钎上串着几块肉块。也有研究说这不是肉块,而是将羊肉垛成肉酱,调味后制成肉丸,裹上羊网油,再穿在叉钎上烤。

甘肃省博物馆藏魏晋墓室的烧烤砖画“三叉钎” 

甘肃省博物馆藏魏晋墓室的烧烤砖画“三叉钎” 

甘肃省博物馆藏其它体现魏晋时期生活起居饮食的砖画

甘肃省博物馆藏其它体现魏晋时期生活起居饮食的砖画

这种烤肉法在《齐民要术》中也有,称之为“䐄炙”。此外,《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炙法还有许多,如“捧炙”,就是烤牛肉,边烤边割肉食之,有点像土耳其烤肉。还有“胡炮肉”,用羊肚装满羊肉放入火坑中烤熟。“炮肉”中国古代也有,是用烂泥涂裹食物置火中煨烤,听着类似“叫花鸡”的做法。

但是“炮肉”前加了“胡”字,就是说这种烹调方法来自“西方”,只是这个“胡”具体指向哪个国家或地区,就不得而知。总之不会是鲜卑,《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作者贾思勰曾任高阳太守,他总不能把国君鲜卑拓跋氏称之为“胡”吧。而鲜卑之外,“丝绸之路”上各国各地区似乎都能找到类似菜肴,若是联想到苏格兰人自称发明了羊胃里塞羊肉羊内脏的“国菜”哈吉斯(Haggis),同样羊肚里装羊肉的“胡炮肉”流传谱系,是不是就扩散得更远了?

夜市并不局限于美食街或美食市场。许多临街的餐厅将桌椅摆到店门前,招揽食客,久而久之,整条街人气被带热了起来,就成为了一条“美食街”。相邻几条街交织,就是一个新的“夜市”。

且这些夜市多和烧烤有关,无论是敦煌,还是瓜洲、张掖或武威,夜色渐起,烧烤摊就热闹了起来。也不都是游客,本地人其实更多。河西日落时间晚,夜色迫近基本也快八点了,此时暑气也渐渐消了,坐在户外吃着烤肉,喝着啤酒,食物的滋味已不再是重点,反而是场景更吸引人。特别是联想此地曾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眼前虽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却多少总能升起点“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吧。

不过当我从敦煌回到兰州,夜市又不一样了,好吃的显然更丰富了。一出机场,就赶去市区,时间差不多下午五点,我估计夜市还没开,就先去附近吃碗牛肉面。兰州牛肉面真是一绝,虽然叫牛肉面,牛肉其实只是点缀,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汤和面条。

兰州牛肉面讲究也多,一位师傅在案前拉面条,另一位师傅候着锅热水煮面条,客人来了先询问对面条的要求,有一套“暗语”:分为大宽、中宽、韭叶、二细、三细、毛细六种宽度。煮完面条盛在青花大碗中,浇入牛肉汤,撒上葱花蒜叶,勺入辣椒油,碗中“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甚是好看。

当然滋味也妙,无论是汤亦或是面条,甚至是辣椒油,都如此朴实无华。这种美味,显然和现代烹调所主张的各种新潮理论技法毫无关系,全在于物产本身充盈的能量,那是生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孕育的能量。

兰州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

牛肉面吃饱喝足,再去夜市,似乎还是有些早,夜市仿佛尚午睡中还未醒来,路上一片慵懒,没什么摊位,没什么游客,倒是戴着白帽子的店员们,闲散地坐在店门口聊着天。我逛了圈,没找到特别想吃的,心想反正吃饱了,要不就吃个牛奶醪糟鸡蛋,作餐后甜点吧。

不过究竟哪家才是被“舌尖”报道过的“马爷”?我还真分不清。一路上有两三家店铺都在卖,店名差不多,也都叫“马爷”,连“掌锅”的老头也差不多,留着长胡子戴白帽,区别似乎只有锅不同,我发现有一家“马爷”竟然还用了日本的神田雪平锅——这种锅煮牛奶不会扑溢。

牛奶醪糟鸡蛋似乎都是外卖,我不想边走边吃,问店家借了个位坐着吃。这牛奶醪糟鸡蛋,做法和滋味都类似上海的酒酿水铺蛋,只是口感更稠厚细腻,且加了芝麻和葡萄干等,风味丰富了起来。倒不觉得特别甜,暖暖的喝进肚里,胃也渐渐暖了起来,心底随之升起了一种安心和踏实。看来,牛奶醪糟鸡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应该是一种平民的滋补品。纵然天热,边吃边流汗,倒也不觉得难受,那种汗挥发的感觉,带着一种舒畅。

有一家“马爷”还用了日本的神田雪平锅

有一家“马爷”还用了日本的神田雪平锅

牛奶醪糟鸡蛋

牛奶醪糟鸡蛋

我一边吃着,一边看着店门外,只见店员们,男的女的进进出出,都在为接下来的夜市忙碌。小哥哥们带着白色口罩和帽子,露出一双眼睛,扛着桌椅外往外搬,小姐姐则包着头巾,忙着将先前煮好的毛豆和花生端出来。应该都是一家子吧,我心里暗暗猜度,这种自然式的家族式经营其实挺好,它并没有特别高的技术门槛,而提供了一个营生的可能,让一家人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上海以前也有许多类似的餐饮店,当时叫“社会餐厅”,散布在老社区中,成为居民们的“食堂”,而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原因,逐渐挤压了这些店的生存缝隙,之后就逐渐凋零了。而现在若想找家“社会餐厅”吃,还挺难找的。

我正胡乱想着,忽然间仿佛有人下了指令似的,店门外突然忙碌了起来,先是摊车一辆辆被推出来,整齐划一往一个方向前进,仿佛大战的战车,而后跟着“步兵”,拿着食材货品或桌椅,跟在后头。短短几分钟后,我走出店门看,夜市开始了,整条路上都醒了过来。街虽只有两百米长,却遍布售卖各种美食的摊车,摊车后是露天餐区,摆着三四排桌椅,这些都仿佛是“凭空”出现一般。

好吃的真多啊!我一边看,一边按捺着兴奋。切水果,长圆形的西瓜一铺二,露出红色瓜瓤,兰州的西瓜好吃,又甜又脆,甜瓜更甜,甜得嗓子发痒。羊杂碎也是兰州美味,只要见着摊车前放着一只只“狰狞”的羊头,就是卖羊杂碎的,可以挑着切羊心养肝切一碗,好吃。还有烧烤,羊肉串好了,立刻就能上炉烤,边上还备着整只的羊腿,那美丽色泽一看就知道新鲜。还有煎饼果子、杏皮水、菜拌面、炸土豆等等,以及一些我没见过的美食,比如筏子面肠和热冬果梨。当然,牛奶醪糟鸡蛋摊位前早就排起了长龙……兴奋之余,我又开始惋惜:哎,早知道先前没吃那么多该多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