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生的“铁血”逆袭,让“纸上谈兵”沦为“黑天鹅”的笑柄

在中国历史上,书生误国似乎是一个难以解脱的魔咒,尤其是在军事上,书生纸上谈兵而导致失败的事例比比皆是:赵括之丧师于长平,马谡之兵败于街亭……无不招致严重的后果。但两晋十六国时前凉的一个书生,却能力挽狂澜,几度挫败强敌,保证了弱小的前凉政权得以生存和延续。他,就是前凉的著名儒将谢艾。

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凉州刺史张轨保境安民,并帮助晋王朝抗击汉国的进攻。西晋灭亡后,张氏据守的凉州一带成为了事实上的独立政权。北方的汉国和后赵几度征伐,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后赵被迫承认了前凉政权,前凉也接受了册封。到了张轨的孙子张骏为凉王时,前凉的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包括了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地区。东晋永和二年(346年)张骏去世,其子张重华继位。后赵皇帝石虎派遣大将麻秋、王擢、孙伏都等率军攻打前凉,金城太守张冲投降,“凉州震恐”。张重华征调境内所有军队,命征南将军裴恒统率,抵御后赵。

此时,凉州司马张耽向凉王张重华提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建议,他说:“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今议者举将,多推宿旧。夫韩信之举,非旧德也。盖明主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堪,则授以大事。今强寇在境,诸将不进,人情危惧。主簿谢艾,兼资文武,可用以御赵。”主簿一职,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可以肯定的是,谢艾之前并未经过战阵,更不用说统兵了。而张重华也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他听了张耽的话,还真的将谢艾找来,向他询问御敌的方略。谢艾夸口说:“乞假臣兵七千,为殿下吞王擢、麻秋等。”麻秋是后赵的凉州刺史,《太平广记·酷暴》对他也有记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今以为故事。”可见不是一般人。但张重华居然相信了谢艾,任命他为中坚将军,但只给了他五千人马去抵御麻秋。谢艾果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而是颇有真本领,以区区五千人马大败麻秋,“斩首五千级”。

谢艾初战告捷,被张重华封为福禄伯。福禄县是酒泉郡治的所在地,张重华的祖父张寔就曾被封为福禄县侯,可见这一封赏并不一般。张重华对谢艾的重用,自然引起了一些权贵的不满,他们对谢艾“共毁谮之”。张重华无奈,只得让谢艾去担任酒泉太守。

后赵石虎当然也不甘心失败,于第二年命麻秋等再度攻打前凉,张重华又命谢艾为使持节、军师将军,率步骑三万抵御。大敌当前,谢艾居然学起了诸葛亮的派头,坐在车上,身着便服,鸣鼓而进,显然没把麻秋放在眼里。麻秋大怒,说:“(谢)艾少年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命三千精锐起兵发起冲击。谢艾左右见状乱作一团,有人劝谢艾赶紧骑马撤退,而谢艾干脆下车坐在折叠椅上,镇定指挥军队。后赵军队见状,怀疑有伏兵,反倒犹豫不前。这时,谢艾部将张瑁已奉命绕到赵军背后进行攻击,赵军大乱,谢艾趁机指挥军队大举反击,前后夹攻,大败麻秋,“斩其将杜勋、汲鱼,俘斩一万三千级”,麻秋单骑逃回。

谢艾以一介书生,两度大败麻秋,后赵依然不甘心失败,第三度兴兵。张重华任命谢艾为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行卫将军,率军抵御,再一次大败麻秋等。石虎听到失败的消息,感叹道:“吾以偏师定九州,今以九州之力困于枹罕,彼有人焉,未可图也。”直到谢艾去世,后赵未再敢攻打前凉。

前凉军队在谢艾的指挥下连破劲敌,凉王张重华不免自满,迨于政事;而左右大臣也不断在他面前说谢艾的坏话,特别是张重华的哥哥长宁侯张祚对谢艾非常忌惮,欲除之而后快。于是谢艾上书张重华说:“权倖用事,公室将危,乞听臣入侍”,并说“长宁侯(张)祚及赵长等将为乱,宜尽逐之。”不久,张重华病危,下手令征谢艾为卫将军,监中外诸军事,辅政,但张祚等将手令扣押了。

张重华去世后,他年方10岁的儿子张耀灵继位,赵长等伪造张重华的遗诏,命张祚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军大将军,辅政。不久,又以“时难未夷,宜立长君”为由,废掉张耀灵,拥立张祚为凉王。张祚一登上王位,便诛杀了谢艾。一代儒将就此陨落。谢艾死后,前凉内乱不断,二十多年后被前秦苻坚所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