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
过去的夜市,地摊上有很多用油墨私印的小册子卖,吸引不少人蹲在旁边翻阅。最受欢迎的是《五行相书》和《麻衣相术》,里面有各种真真假假的关于相术的故事。
如越王勾践灭吴,范蠡主动隐退,还给另一位功臣文种写信,说勾践面相“长颈鸟喙”,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文种不信,后来被逼自杀。还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见魏延,就说他“项生反骨,迟早必反”,其后果然言中。
人们对看相尤感兴趣,或许是受电影影响。以前的电影角色,都很脸谱化,正面人物无不是浓眉大眼,鼻正口方,反派则一定是面颊巴瘦,目光阴鸷,所以陈佩斯才会在小品里调侃朱时茂“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那时候,小鲜肉是没有市场的,走红的都是看起来一脸正气的国字脸。谁家的小孩若是方脸凸额,眉型如剑,旁人常会恭维“这孩子有官相”。
我少年时在门口闲坐,有两个路过的老年妇女非要为我看相,并一再声明免费。仔细观察了我的面相,又摸了我的脚骨后,她们得出我的骨骼清奇,必为富贵之人的结论。
这一情节很像是徐志摩幼时,有一个志恢和尚不请自来,为他摸骨算命,说此子系麒麟再生,必成大器。于是,徐父为本名章垿的他改名为“志摩”。
当时半信半疑的我,到今天仍是一副为文只为稻粱谋的穷酸样,这才明白那两个老年妇女,就像港片里由苑琼丹饰演的看相婆,每见有人路过,就疾速冲到路人面前跪下做无限崇拜状,声称是她有生以来见过最为不凡的面相,都是诱人入彀的套路。
我后来读书,发现面相其实是有由来的。
清代选拔举子,就有“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字标准。“同”为长方脸,“田”为短方脸,“贯”为头大身长,“日”为肥瘦适中,具备这四种面相,方可入选。若为“身”字脸,面相则倾斜不正,“甲”字为头大身小,“气”为单肩高耸,“由”为头小身大,皆不可中选。
当然这不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而是面试之际,私下操作的潜规则。如果熟谙这些测定面相的标准,谁家的孩子适宜读书走仕途,或者经商做社会人,只须揽镜自照,即可一目了然。
康德和叔本华对面相也很感兴趣,认同“相由心生”的说法,他们的观点也获得了现代研究的支持。加拿大尼皮辛大学的研究认为,男性脸型不同是因青春期睾丸素分泌水平形成的差异,与性格确实有内在联系。而且,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面相体态即各自性情、修养、人生积淀的写照。
所以林肯说人有两个面相,一个是先天的,一个是后天的,40岁以后,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