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每个人的战争》

图书封面




作者简介:

[法]大卫·塞尔旺-施莱伯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精神科临床教授,该校整合医疗中心的联合创始人,拥有医学博士及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曾获2002年宾夕法尼亚州精神病学协会总统奖。

罹患脑肿瘤后,他综合前沿科研成果和18年抗癌经验,写成了这本防癌抗癌指南,在全世界掀起健康热潮。

【樊登推荐语】

你知道吗,

微小肿瘤几乎存在所有人体内,

只是有的安分终生不为人知,

有的爆发成癌夺人性命。

而影响它是否爆发,爆发后会否迅速致命的,

除了基因、环境之外,更有你的一举一动、一饮一啄。

哪些行为会催化癌症?

哪些做法能抑制肿瘤?

癌症爆发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本书作者以医生和患者双视角给出了答案。

这是癌症亲历者开出的后悔药,

也是医者战斗18载的丰硕成果。

作者说,在与癌症的战斗中,直到最后生命都掌控在他自己手中。

他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做到!

目 录

PART1:一个故事

一、你大脑里有个东西

二、死亡也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三、讲出来,在危险中寻找机遇

四、逃生统计学

PART2:癌症与抗癌

五、癌症的弱点

六、一次复发的教训和思考

七、抗癌环境

八、抗癌食物

九、抗癌之心

十、驱除恐惧,开始变

本书看点:

PART1:一个故事

一、你大脑里有个东西

作者大卫·塞尔旺-施莱伯曾经看起来和癌症完全扯不上关系。

刚刚获得博士学位,30岁出头的他,因为关于脑前额叶皮层功能的研究而轰动一时,成为美国精神病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政府甚至出资为还是在校学生的他和搭档建立了专门带有最先进仪器的实验室。

可是,一次玩闹式的实验后,他和脑瘤突然就密不可分了。

他和搭档设计了一套脑力测验题,招募实验人员参与测试,借此进行大脑相关区域活动的研究。那一天,参加测试的学生没有准点来,他自告奋勇躺进扫描仪测试。他熟悉实验流程,大脑扫描完成后,机器上会传来测试题。

可是他等了很久,都没有题目出现,搭档用对讲机说,遇到了点问题,需要重新扫描。第二次扫描结束,测试还是没有正常进行。后来,搭档匆匆跑过来,把他从机器里拉出来,神色异样地说:“实验不能进行下去了,你大脑里有东西”。

二、死亡也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脑部图像上那个核桃大小的球状肿瘤,像原子弹一样让大卫一脚踩空,瞬间从光明无限的科研掉落到了无底的深渊。

开始,他怀疑这个结果,就像托尔斯泰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描述的那样。“他学过三段论:盖尤斯是人,凡人都要死,因此盖尤斯也要死。可他始终认为这个例子只适用于盖尤斯,绝对不适用于他。盖尤斯的确是要死的,要他死是正常的,但我是小伊凡,是伊凡·伊里奇,我有我的思想感情,跟他截然不同……”人们承认死亡,但那是降临在别人身上时,只要试着想象自己死亡的情景,心智就会表示拒绝,不然那就太可怕了。

此前,虽然身为脑科学医生,但他对需要与病人接触的诊疗工作不感兴趣,平时在过道上,他会刻意躲避病人的眼神。像他这样的学界新星,想做的是研究大脑,撰写论文,在学术研讨会上演讲,从而为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现在,他被剥夺了职业属性,成为同事的病人。医生对病人细致的询问,取代了同事间的科学探讨。而同事也难以把他同时视作病人和同事,在聚会上相遇时会脸色苍白躲闪他的眼光,仿佛他不该来参加这个活人的聚会。一切都天旋地转。

三、讲出来,在危险中寻找机遇

和严重的疾病斗争是一次可怕而孤独的旅行。当大卫无奈踏上这段旅程时,突然被环境所迫,发现了存在感的力量。他曾经不屑地问看佛经的女朋友,为什么把时间浪费在那样的东西上。可是,现在,他发现,温柔、持久、可靠地陪在他的身边,是亲人好友给予的最美好的礼物。

当他艰难地突破障碍,把患病的消息告诉自己所爱的人、他的弟弟、他远在异国的父亲,他们没有用笼统的话安慰他,而是恰当地表达了悲痛之情。这让他安心了很多,也从家人的爱意中获得了力量。而且,生病赋予了他另一种身份,让他可以卸掉重负,活在当下,感受此前从未发现的生命的深度、广度和魅力。他第一次明白,汉语中“危机”为什么既有“危险”又有“机遇”的含义。

他积极地看医生,查看各种医学文献,权衡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最终决定动手术。他找了位最让他放心的外科医生,而不是因为技巧高超而受人推崇的医生。在一位先贤的指引下,他发现并相信了逃生统计学中的一直被忽略的秘密,并因此信心大增。

四、逃生统计学

斯蒂芬·杰·古尔德是哈佛大学的动物学教授,进化论专家,是他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1982年,40岁的古尔德发现自己腹部长了一个间皮瘤,出于科学家的习惯,手术之后他径直去了学校的医学图书馆,找了一堆医学刊物浏览。文献没有给他太多希望:间皮瘤是“无法治愈”的,确诊以后患者存活时间的中值是8个月。看到这样的结果,他大受打击,久久缓不过来。

可是,最终,他的学者素养还是发挥了作用。毕生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告诉他,在自然界,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中值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是人类思维努力想在丰富多彩的个例中寻找法则的创造。

古尔德发现,在描绘存活时间的曲线上,大于8个月的曲线自然伸展,并且拖着长长的尾巴。也就是说虽然中值只有8个月,但曲线尾端的人却活了数年。而且,这个数据中的人接受的是十几年前的医疗手段。他完全有希望成为更长尾巴上的一员。后来,古尔德死于其他疾病。去世时,他完成了自己的巨著,度过了充实的一生,那已经是20年之后了。他的存活时间整整比预测长30倍。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统计资料是信息,不是判决书。


PART2:癌症与抗癌

五、癌症的弱点

逃生统计学给了大卫希望,但他必须知道癌症到底是什么,才能相机抉择怎么去延长曲线的尾部。

像一切生物一样,我们的身体时刻在生成有缺陷的细胞,当缺陷细胞失控时,就变成了强盗般全副武装的癌细胞,游离于健康身体所遵守的任何规则之外。它无视组织发出的停止繁殖的信号,疯狂分裂,分泌出特殊的物质毒害那些健康的组织,征用附近的血管,强迫它向四周扩张。癌症,会把人的身体拉入战争状态。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也具备一些检测和抑制这些缺陷细胞的机制。在这几种情况下,这个野蛮部队的失控会受到阻挠:

1.当免疫系统被调来对付它们的时候;

2.当身体拒绝产生炎症的时候;

3.当血管拒绝增殖,并不再为癌细胞提供生长必须的给养时。

这些机制在经过强化后,就可以用来阻止癌症抢占先机。

1. 身体的哨兵:强大的免疫细胞

在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的生物实验室中,一个叫崔正的博士一直利用老鼠实验毒性最强的癌细胞S180。S180进入老鼠体内后会迅速繁殖,每10小时肿瘤体积就会翻一番,直到老鼠器官崩溃或血管爆裂而死。没有一只老鼠注射过S180后能活过一个月,因此实验室的老鼠需要不断更新。

直到一天,一只叫6号鼠的老鼠,抵御住了注射的影响。助手再次注射,崔正还建议注射剂量翻倍,但老鼠还是好好的。接着10倍、100倍、1000倍标准剂量的癌细胞依次被注射,6号鼠还是好端端地活到第8个月。而且,这只后来被称为无敌鼠的后代,也能接受剂量为20亿单位的S180注射。

崔正的团队开始研究这些老鼠如何能打败S180,这中间到底存在什么机制。他们从无敌鼠后代身上取下了S180细胞样本观察,发现与普通的癌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到处都是凹痕和小洞。原来,这些细胞被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包括著名的“自然杀伤”(又称“NK”)细胞围困,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无敌鼠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强大的抵抗力,即使是在癌症已经大规模发作之后。

NK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种特殊媒介,它在体内不断巡弋,搜寻细菌、病毒、异常细胞,只要它们发现敌人,就会立即围住入侵者,奋力将自己的细胞膜贴上癌细胞的细胞膜,一旦贴上,就会释放NK细胞的化学弹药,用穿孔素和颗粒酶渗透癌细胞的细胞膜,然后激活癌细胞的自我摧毁机制。癌细胞的尸体会被紧随NK细胞的巨噬细胞吸收。

而一项肾脏移植案例,也证明了免疫系统强大的能力。两个人接受同一个人的肾脏移植后,都出现了非原发性黑色素瘤,通过捐献记录,医生发现捐献者曾经携带微肿瘤,但被强大的免疫系统压制。在移植手术中,接受移植的人免疫系统暂时被弱化,微肿瘤迅速回到了混乱且富有侵略性的生长状态。

我们的免疫系统一般会正常工作,甚至可以得到加强,但当它不断遭受毒素骚扰,或者它的长官——人不能保持头脑冷静时,它就会主动罢工。

2. 炎症的两面性

一切生物都能够在受伤后自然修复伤口,其基本机制就是炎症。人的身体一旦损伤,血小板就会觉察,迅速聚集释放出一种简称PDGF的化学物质向白细胞示警,继而由白细胞产生一系列别的传递物质,相互协调,修复受损部位。

当这些过程得到良好管理,与细胞其他功能相互适应时,身体就能自我约束,保持美妙的和谐。但是,近些年,人们发现,癌症会像木马一样,利用修复过程侵入身体。这就是炎症的两面性,它能帮助形成新组织,也能转而促进癌症的生长。

曾经有学者提出,癌症是因为身体修复伤口的行为出错而造成的,这一理论不断得到验证。在正常情况下,组织一旦恢复,炎症因子就会停止生产。而癌症会持续不断生产炎症因子,让附近的白细胞陷入混乱,并且阻碍细胞凋亡的自然过程,于是肿瘤不断膨胀。

因为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癌症促发炎症机制的致命弱点,即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一种由肿瘤细胞分泌的特殊促炎因子,没有它,肿瘤就会变得脆弱不堪。这种因子被称为核因子—kB,几乎所有的癌症预防药物都是这种因子的抑制剂。

3. 切断癌症的补给线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的一位军医福克曼,受到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迂回到德军后方切断德军补给线从而战胜纳粹的战略启发,试图从血管上着手攻克癌症。他观察血液保存实验中并未长大的肿瘤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癌性肿瘤不能成功地将血管转为己用,它就根本不能生长。

手术实践不断验证他的假设,所有切除的癌性肿瘤都极其依赖脆弱而扭曲的血管提供养料,因为它生长实在太快。癌细胞会绑架身体制造新血管的能力为己用。

所以,福克曼提出通过向血管发动进攻,阻止癌细胞绑架血管,让肿瘤退化,变成无害的休眠微肿瘤。他的理论发表后,没有得到任何反响。同事和学生反而因此攻击他,他甚至丢掉了职位。

但是他坚信叔本华的格言:一切伟大的真理都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被人嘲笑,然后受到猛烈抨击,最终会作为不言而喻的真理被人接受。

他一直努力试图证明,那种能阻止新血管生长的物质是存在的。此后,他和助手花了两年时间过滤了数百夸脱的鼠尿,最终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可以阻碍小鸡胚胎的血管生成。

1994年,在经历了20年的嘲笑之后,福克曼发表了这一成果,一夜之间,血管生成变成了癌症研究的首要课题之一。

如今制药业已经生产出了很多类似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单独使用的效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它们效用不足,而且具有强烈的副作用。癌症错综复杂,单一的干预形式很难让它屈服。

现在流行的癌症的常规治疗方法,就是主要从这个三个方面着力,根据所属医学文化的不同,医生倾向于采用的治疗方式也有本质的差异。

作者开始也像所有人一样,接受了常规手术治疗,并且从理论医学转向临床医学,改变了自己工作的方向,为和自己一样的病人提供关怀和服务。至此,他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必须的,生活一切如常,癌症是过去的事了,直到一次复发的到来。

六、一次复发的教训和思考

作者第一次手术后几年,生活似乎恢复如常,一个朋友问起他如何调理体势,他不以为意。后来,他陪病人参加一个印第安巫医祈福仪式,出于好奇他让巫医也看下他的脑袋,巫医简单看了下后,推荐了她的妈妈。老巫医摸着他的脑袋说:“你头里有些不正常的东西,你得过很严重的病,现在又回来了,不过不用担心,你会好的。”作者对老巫医的判断不以为然,可又一次检查后他发现,癌症真的复发了。

学界和社会主流观点曾经认为癌症主要和人们自身的基因组成有关,而与生活方式无关。但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证明,事实恰恰相反。

西方人罹患癌症的几率比亚洲人高出7到60倍,但亚洲移民第一第二代则和西方国家持平。在基因信息有详细记录的丹麦,研究人员发现,被收养孩子的患癌几率和养父母一致,亲生父母反而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

而且,统计学显示,在西方国家内部,患癌率也在二战后持续增加,1975年后增长速度更是显著加快。基因显然不能解释这些变化。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临床医生欧宁胥2005年发表了一组史无前例的研究成果。研究挑选了93位已经由活体检查证实患有早期前列腺癌的男性,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简单监护,一组实践医生制定的一整套身心健康计划,然后监视他们血液中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

整整一年,接受健康计划的人每天都摄入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一克ω-3脂肪酸;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徒步30分钟,每周6天;做瑜伽,放松;参加互助小组。12个月后,只接受监护的49人,PSA含量平均值上升了6%,6人病情恶化;而改变生活方式组,没有一个人恶化,且PSA平均值下降了4%,这说明肿瘤正在退化。而且,他们的血液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能力比对照组高7倍。

这些研究,以及学界更多实验表明,最多只有15%的癌症死亡病例是由基因导致的。康奈尔大学教授科林·坎贝尔提出,癌症起始、生长和变化的三个阶段类似杂草的生长。起始期相当于在泥土中放入一粒种子,生长期相当于种子长成了植物,变化期则是植株成为到处蔓生不受控制的杂草。基因会种下种子,但种子是否成长,则要看环境是否适宜。人类近些年的生活方式,无疑给癌症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七、抗癌环境

最近50年人们在生活方式上有三个巨大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中增加了大量的高精制糖类;动植物的种植、饲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0年后,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化学产品。

·食物改变

今天,西方营养学调查显示,我们身体56%的热量来源于三个方面:精制糖、漂白面粉、植物油。专家认为,如果肿瘤周围的环境中没有生长必须的炎症因子,肿瘤就不能成功扩散。而炎症因子,直接来源于我们的饮食。精制糖会提高促进炎症的胰岛素和IGF的含量。

·食物链底层的变化

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也突飞猛进。但今天的肉蛋奶和我们祖先在狩猎时代所消耗的已经大大不同。

从前,奶牛、母鸡在草原,在田间自由自在地吃着富含ω-3的草和天然饲料,而今天,层架式养殖取代了牧场,几乎不含ω-3脂肪酸且ω-6脂肪酸含量丰富的玉米、大豆、小麦成了动物的主食。

ω-3和ω-6脂肪酸被称为生命的要素,ω-3有助于神经系统的生长,令细胞膜更柔韧,并限制脂肪细胞的生成;ω-6则有助于储存脂肪,提高细胞硬度,会促进炎症和凝血。人体的生理平衡主要取决于体内ω-3和ω-6脂肪酸的平衡。

人体无法合成它们,所以我们体内的脂肪酸直接来源于我们的食物,而食物肉蛋奶中的脂肪酸又取决于牛和母鸡的食物。

另外,氢化脂肪,人造黄油,反式脂肪等在加工食物中的使用,让本来已经失衡的ω-6脂肪酸含量进一步急剧飙升,为癌症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致癌化学物质

除了食品,我们盛放食物的器具,培育、加工食物的过程,都充斥着可能致癌的化工制品的身影。PVC遍布于我们的杯子、饭盒、婴儿奶瓶、罐头中,而一旦加热,PVC就会分解出双酚A,那是一种已经被证实会妨碍癌症药剂效果的有害成份。而有害的杀虫剂、食品添加剂也在食物生长、生产过程中屡见不鲜。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署曾公布一项清单,列出95种确定的“已知的致癌物质”。有些物质仍然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生产者对此辩解说:消费者一般接触到的量是使动物中毒剂量的1%。可事实上,人们生活中接触到的致癌物质,绝不止于一种或几种,而是几千种。当这些物质累加,总量甚至会达到动物中毒的37到75倍。而且,不同的物质相遇,还会产生“鸡尾酒效应”:即单独研究时似乎无害的物质,调和在一起后却具有很强的毒性。

但是,很明显,这样的研究仍然是稀少的,不同专家代表各自行业的利益,也常常会得出相互抵牾的结论,让公众不知所从。

医生也是一样,夹在两股强大的产业势力之间,制药企业不愿意医生鼓励病人自己解决问题,食品工业唯恐利益受损,也会阻止医生过于直白地宣扬食物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制药业和食品工业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很不希望有任何改变。

但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改变。改变有害的饮食习惯,改变适宜癌症生长的身体环境。

八、抗癌食物

食物可以催化癌症,也可以抑制癌症,只看人们的选择和取舍。

管理世界上最大的从事癌症生物学研究的分子实验的理查德·贝利弗博士,常常会在位于儿童医院的实验室外被儿童医院的父母们拦住询问:“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还有什么新方法可以试试吗?我们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这些期望之声和最亲近的朋友的遭遇,催促着贝利弗从测评化学分子的工作转向研究各种食物提取物的抗癌效果。

·浆果

他发现覆盆子和草莓等浆果中含有的鞣花酸,具有延缓血管生长的潜在效果,可以大大延缓老鼠体内的肿瘤生长。这是完全契合福克曼提出的抑制血管生成策略的天然物质,抑制血管生成的同时完全无毒副作用。这样的研究意义重大,但因为它不是药物分子,所以不会有专利,也不会有资金赞助。

·绿茶

除了覆盆子和草莓,人们还发现绿茶含有大量名叫儿茶酸的多酚物质,也是阻止癌细胞生成新血管最有效的分子之一。每天喝两到三杯绿茶足矣。绿茶和大豆搭配食用,更会效果倍增。

·橄榄油

地中海饮食中常见的橄榄油中也含有延缓癌症发展的抗氧化剂。

·姜黄

而印度、中国咖喱中最主要的姜黄可以有效减缓炎症。

·蘑菇、核果

美味的菌菇可以有效刺激免疫系统,桃子、李子等核果抗癌效果最近也得到证实。

·香草、蔬菜

香草、十字花科蔬菜、葱蒜等食物中可富含调节血糖的成份。

·葡萄酒、黑巧克力

葡萄酒、黑巧克力的抗癌功效早就广为人知。

除了以上抗癌食物,针对前文所述的不健康饮食,我们也可以采用对应的解毒食谱。比如,少吃糖和白面粉,用龙舌兰花蜜、洋槐蜂蜜或椰糖替代;少吃猪肉及饲料饲养的红肉,选用牧草或亚麻喂养的动物肉类;选购不含药物残留的有机蔬菜;使用陶瓷器皿。

九、抗癌之心

目前为止,没有详实的证据证实心理因素会导致癌症。但是,这只是说,单纯的心理因素不会从无到有制造癌症种子。事实上,正如营养、锻炼、空气、水一样,某些心理状态会对“种子”生长的土壤造成深刻影响。

其中,影响癌症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无助感。

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大卫·史皮格尔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们把一些病情类似的,被判定只有数月寿命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分成几组,其中一组被要求成立互助小组,成员每周见面,分享自己的情绪和应对疾病的方法。另外的几组则不做任何互动。

后来,当史皮格尔打电话给组成互助小组的成员家庭回访时,有3人亲自接了电话,此时,距离她们发现癌症已经过了10年。而对照组的人员已经全部去世。而且,在同样去世的人当中,参与互助小组的平均存活时间是其他人的2倍。

·无助感的生理学

曾经,人们认为,消极情绪并不会直接产生生理作用,而是伴随消极情绪的高危行为,比如灰心丧气的人可能出现的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疏于锻炼、忘记服药对身体造成直接的生理影响。

近年来,研究发现情绪不仅通过行为间接作用于身体,还存在一种以激素为媒介的身心直接联系的生理机制。当人们感到无法掌控生活时,就会通过无助感释放压力激素,比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白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可探测到这些压力激素,并使白细胞根据血液中激素含量的波动做出反应,释放出炎症因子,成为癌性肿瘤的养料。NK细胞则会受到阻碍,被牢牢钉在血管壁上,无法攻击病毒或异常的前体癌细胞。

·专注于当下的求生意志

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对无助感极其敏感,当人类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之后,免疫系统也会缴械投降,失去作用。可只要我们重燃求生意志,寻回生命的力量,免疫系统就会重新工作。

澳大利亚一位年轻的兽医伊恩·高勒,刚刚毕业就发现自己长了一颗危险的骨肉瘤,常规治疗一年后,他截去了大腿,癌症仍然在扩散,逐渐长到了臀部和胸腔,造成了明显的骨骼畸形,医生预测他活不了几周了。可他在妻子的支持下,开始投入密集的冥想练习中,经常一派祥和,反正也没什么可以失去了。配合严格的饮食,几个月后,他的骨骼畸形居然完全消退了。如今,36年过去了,伊恩仍然健康地活着。

过去的5000年,无论是瑜伽、冥想还是太极、气功,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内心和身体功能,只需要专注于自己,专注于当下,识别自己的需求,抚慰自己。调控生理机能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学会集中精力并转向自己的内心。

关注呼吸是通向自我的一种好方法,它不依靠意识的活动,又很容易受意志的控制。

十、驱除恐惧,开始改变

大卫说,人们真正被判定癌症时,会出现奇怪的麻痹感,懵了。那其实是恐惧的本质。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被狮子锁定时,神经系统会发出一种信号,让它一动不动。但是,静止在地,癌症并不会放过我们。恐惧只会在我们需要死命逃跑的时候抑制我们的生命力。

人们面对癌症时,很容易被恐惧淹没,对虚无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拖累别人的恐惧,对丢下亲人的恐惧,对未竟之事的恐惧,好像面对这些,患病之人完全无能为力。但事实上,这些恐惧有的可以用行动戳破,有的则只是无法验证的臆想。

当我们从当下起,重视、爱护、尊重自己的身体,让它接受本该做的锻炼,跑步、武术、打球;关爱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的不圆满,开始新的生活;直到最后,带着尊严和真诚回首往事,平静地和世界道别,就是最好的人生,无需恐惧,亦没有悔恨。

结语

我们总是为以后的幸福而担忧,而不是为当下拥有的而幸福。因为人们以为,总有时间去追寻幸福。

癌症有时能够治这种病。当然,如果不用癌症就能治,更好。

其实,人和癌症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人和自己的战争。胜负取决于你有多大程度上能听命于自己,取决于你能否吃健康的食物、按时休息、经常锻炼,增强自己的体势,消灭癌症生长的环境。如果不能听命于自己,那就只能任由命运。

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深入地了解自己,倾听身体的声音,为当下的每一刻活着,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对每个人都有意义的“战争”。

----- The end ----

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时间刻度生命。

我是一个爱生活、爱学习的吃货,

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带给你快乐和力量。

感谢你的关注,也希望能够遇见同频的你,

一起成长,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