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如果向海外发展,刘备向东南亚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孙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三国时孙权往海外发展,刘备往东南亚发展,会是怎样的格局?

如果孙、刘往东南亚和海外发展,只能加速孙、刘两方的败亡速度,不仅不能实现扩张,还会掏空自身,损耗国力。

孙权、刘备的地盘都处于南方,只要实力允许,都可以往南发展,实现地盘的扩大,但在三国时代,这是行不通的。

因为这事儿当年孙权就干过!

东吴在开疆拓土时,选择了南方蛮族部落开刀,这些地方包括:交州(今越南中部和北部+两广)、中南半岛、台湾岛。

收服交州

交州原本是归附汉朝的,但是到汉末天下大乱后,这地儿也是军阀控制。

由交趾太守士燮及其家族控制,辖区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日南七郡,大致相当于今天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和中部这个范围。

210年,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南下经略交州,他先诱杀心怀异图的苍梧太守吴巨,接着又招抚了士燮。

但这也不是直接控制,而是迫使对方臣服称臣纳贡而已,孙权当时也没有实力可以直接攻灭士燮。

因为这时刚打完赤壁之战不久,东吴北面的曹操对其还有巨大的军事压力,没有兵力可以南下攻交州。

直到220年,才任命吕岱为交州刺史,开始逐步削弱士燮的势力,这事儿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

所以直到226年,士燮去世,孙权才动手,一边任命士燮的儿子做九真太守,一面令吴国将领接管广州、交州,瓦解士燮家族的权力。

这士燮家族自然有人不干,干脆起兵对抗东吴,被吕岱率兵镇压并平定叛乱。

至此,东吴才算直接掌控了这一地区。

孙权称帝后,又派出使臣招抚了中南半岛上的扶南、林邑等国,这些小国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今天东南亚越南、缅甸等国一带。

这些小国都成了东吴的藩属国,每年都要来朝贡,但东吴并没有直接控制。

向夷洲的扩张

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兵一万渡过台湾海峡,进入夷洲(今台湾省)。

但这次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卫温等人登陆台湾岛之后,他们发现此地东南两千里,冬天都不会下雪,一年四季如春,岛上还有很多山。

一时间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但随后就发现岛上居住了很多夷人,还分成了不同的部落。

他们在岛上待了一年,与夷人部落之间爆发了战争,夷人熟悉地形,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然有优势。

而东吴的士兵客场作战之外,士兵很多出现水土不服,还感染了瘟疫,一年下来,死伤惨重。

带去的一万多人,回来的仅剩一千多,损失90%的兵力,孙权对这两位兄台的表现十分不满,将二人斩杀。

这期间,孙权甚至还想派水师登陆海南岛,但由于被人劝阻才作罢,不然很有可能也是这种结果。

为什么说孙、刘往东南亚发现是死路?

其一,向南扩张必定损兵折将。

通过孙权的一系列扩张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这片区域里的小国,是不可能坐等被占领的。

让他们臣服能接受,但要占领这些地方,纳入中央直接控制,他们是不会干的,包括当时的夷洲、海南岛也是这样。

所以,一旦向这些地方扩张,必定要以武力的方式攻占。

而孙、刘两家本来兵力也不富裕,国力也不算强,再去这么折腾一回,可就惨了。

只要打起仗来,就会损兵折将,后勤补给、巨大的经济开支,不仅损失兵员,还会耗损国力。

这是在削弱自己,自废武功,北方的曹操将坐收渔翁之利。

其二,即使实现扩张,也没有什么好处。

这些地方属于蛮夷部落,或者一些极为不发达的小国,在耗费巨大国力征服之后,发展经济是难题。

因为本来人口稀少,要用教育同化对方,要把中原先进的技术引入过去,要帮助那边发展生产力。

这些事儿,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可能要耗费数十年才行。

而且古代最重要的人口,要实现人口大规模增长,起码得上百年。

但在此之前,你得掏空自己的国库,投入到这些地区发展生产,这其实是在消耗国力。

而这些地方人口稀少,并不能提供多少兵员,对加强自身的军力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举个例子

我们的江南地区,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可这背后,是近千年的开发才实现的。

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但在汉朝,是属于欠发达地区。

浙江一带都是汉武帝时,平定闽越才纳入版图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水平跟中原差得远。

当地还存在很多土著部落,对他们稍微差一点,就会引起反叛,还要出兵平叛。

历朝历代一直加强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但一直到唐代的武则天时代,这里依然比不上中原。

直到宋代的时候,实现封建经济的巅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南移,江南地区正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重心。

这前前后后花了近千年的时间,才让南方的经济和生产力水平达到中原的水准。

孙权、刘备等得了那么久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广东一带,则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在宋代的时候,这里都属于欠发达地区。

所以,即便孙、刘向东南亚扩张,他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掏空了自己,加剧灭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