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孝昭皇后张氏,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祖母。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曾经涌现出很多叱诧风云的女中豪杰。她们或闪耀于政界、或驰骋于疆场、或扬名于文坛。总之,从古到今,各个领域,都有她们秀丽多姿的身影。
下面要讲到的这位巾帼红颜,被后人称之为女中尧舜,她不是别人,她就是明朝的诚孝张皇后。
张皇后本名不详,历史上没有记载,她是河南永城人,指挥使张麒之女。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识渊博,知书达理,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风采。
1395年,她以自己百里挑一的品行,走进了燕王朱棣的视线,被赐婚给世子朱高炽。
婚后,二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一起读书,一起作画,一起去郊外打猎。张氏箭法娴熟,常常都能满载而归。
每每这时,张氏都亲自下厨,像普通人家的儿媳妇一样,将猎物炖得骨酥肉烂,然后端到公婆面前。为此赢得了公婆的一致喜爱。
后来,燕王朱棣成功地夺取了皇位,当上了皇上。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张氏则被晋生为太子妃。
朱高炽虽然五官周正,肥头大耳,一副宽厚仁慈之相。但由于身材肥硕,行动笨拙,朱棣很不喜欢他,数次有改立次子朱高煦的想法。好在徐皇后极力维护长子朱高炽,朱棣也因为孙儿朱瞻基,最终没有将易储之事付诸实施。
提到朱瞻基,不得不提这样一段小插曲。
据说朱瞻基出生前,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送给他一枚大印,印上刻着八个字“传至其孙,永世其昌”。
朱棣从梦中喜滋滋醒来,下人来报,说张氏刚刚给他添了个长孙。
朱棣闻听,心里一动,赶紧叫人把孩子抱来,他一刻都等不了了,他想看看这小婴儿到底长什么样。
当嬷嬷掀开棉被一角,里面的小朱瞻基,冲着他咧嘴一笑时,朱棣的心都快融化了。他暗自嘀咕道:“好一个孙儿,鼻直口方,英气逼人,老朱家后继有人了”。
朱棣将朱瞻基当成了心肝宝贝,自从有了朱瞻基,他对朱高炽的态度也有了改观,朱高炽才能稳坐太子之位。
1424年,明成祖朱棣病逝。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长子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
朱高炽在位期间,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国家大事。张氏则以皇后身份,在朱高炽身边协助他工作。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她能叫出每位大臣的名字,对他们的履历及优点都了如指掌。由此带动明仁宗,关心下属,亲近贤臣,让明仁宗受益匪浅。
张氏为人恭谨沉静,老实本分,从不主动介入朝政。也从未有过为家族谋私利的举动,堪称一代贤后。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张氏上面有两位兄长,其中长兄张昶官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二哥张升官至都督府左都督,均为正一品朝廷要员。但两人都淳朴厚道,奉公守法,既没有干涉朝政的举动,也没有通过妹妹谋求私利。
在张皇后的襄助下,明仁宗革除成祖朝的多项弊政,使人心越来越安定,政治越来越清明,到处是一派宁静祥和,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由此深受朝野和百姓的爱戴。
可惜天不假年,仁宗在位仅九个月,还没等大展宏图,就因劳累过度驾崩了,终年48岁。
张皇后与仁宗伉俪情深,做夫妻这些年来,他俩一直没红过脸。仁宗登基后,也没急着置办后宫,他俩感情依然像以前那样好。他俩育有5子1女,男孩聪明,女孩漂亮,个个都很出众。
张皇后思夫心切,常常满脸泪花。起初,她不愿干涉朝政,可面对仁宗去世后,留下来的偌大摊子,她作为皇后,拥有绝对发言权。她来不及悲伤,她知道稳定大局的最好办法,就是赶紧让新皇登基。
1425年,在一个吉日良辰里,长子朱瞻基龙袍加身,登上了皇位,是为明宣宗,张氏成了皇太后。
朱瞻基在位时,不仅按照母亲的教导,悉心治理国家。而且对母亲,也极为孝顺。早晚都要过来请安,风雨无阻,从来没有间断过。凡是四方有所进献,一定要先奉送给母亲。因此,张太后与朱瞻基母子之间,关系和睦,其乐融融,堪称皇室典范。
有次,朱瞻基陪张太后去给父亲扫墓,路两旁跪满了送行的百姓。
张太后不忘适时点拨朱瞻基:“你看老百姓多拥护你,因为你治理国家治理得好,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儿呀,百尺竿头,你还得接着努力呀,可不能让老百姓失望啊!”
从那以后,朱瞻基更加励精图治,处处以国家大事为重,逐渐出现了可喜可贺的“仁宣之治”。
1435年,朱宣宗在位10年,也驾崩了,终年38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女人来说,又是一场人生劫难。
当时,朱祁镇年方9岁,宫中开始讹传,太后将扶立襄王朱瞻墡为帝,
张太后听到流言后,马上召集群臣到乾清宫,她领着孙儿朱祁镇走过来,亲自把孙儿扶到龙椅上坐下,对大臣们说:“这就是英宗,你们的新皇帝!”
众人如梦方醒,纷纷倒头便拜,口乎:“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镇由于年纪太小,根本无法治国理政。所以,部分大臣提出建议,希望张氏能够垂帘听政,帮助幼主治理国家。
但是当奏请传递上去后,张氏却以“有违祖制为由”,予以断然拒绝。
然而偌大的朝廷,不能没有主事之人。张氏思虑再三,便任命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五人,为辅政大臣,共同参与军国重事。
除此之外,张氏还极力防范,压制宦官集团,禁止他们干涉朝政,侵夺辅佐大臣的权力。首当其冲的就是王振,他是司礼监的禀笔太监,身受朱祁镇宠幸。在王振的蛊惑下,宫中太监势力开始冒头。为此,张氏忧心忡忡,决定将王振及早正法,以绝后患。
那天,她当着众大臣的面,声色俱厉的斥责王振所犯的罪行,并要将他处死。
怎奈,英宗苦苦求情,张氏没办法,命人将王振拖出去,杖责了一百大板。
王振伤好之后,夹着尾巴,消停了几年。一想到张氏,他就双腿发颤,连大气都不敢喘。
在杨士奇等人精心治理下,明英宗初年的国家运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户不拾遗,人们安居乐业。到处是歌舞升平,欣欣向荣的景象。
张氏事无巨细,精心栽培孙儿朱祁镇,力所能及地清除所有隐患,将有可能威胁明朝稳定的各种因素,都消灭在萌芽之中。
1442年10月,18年时间里,相继辅佐了三代帝王的张氏,也许是真的疲倦了,在留下言辞恳切的遗诏后,便撒手人寰,离开了她最放心不下的孙儿朱祁镇。
据传说,她仙逝的时候,眼睛并没有闭上。
张氏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为之悲戚。人们以各种形式,悼念这位能力出众,贤良淑德的太皇太后。
张氏去世后,谥号“诚孝恭肃明徳弘仁顺启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于献陵,并附祭于太庙。
纵观张氏的一生,虽然出生不是多么显赫,但她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以自己出众的政治才干,辅佐丈夫和儿子,开创仁宣盛世。又帮助年幼的孙儿朱祁镇,扫清障碍,坐稳皇位。身历五朝,涉政三朝。如此功绩赫赫,坦坦荡荡,完美无瑕。无论与公还是与私,没有让人诟病的地方。难怪乎被史学家,称颂为“女中尧舜”。
这一评价,虽然有些高,连在清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孝庄皇太后,都没有得到这一评价。但也恰如其分,实至名归,让后世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