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都是寒窗几十年的 古人哪里来的经济来源

对古代读书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读书人寒窗几十年靠什么生活?经济来源有哪些?

一般来说,在古代,敢让家中子弟脱产读书考科举的,家里条件都不会太差。

当然,豪绅巨富、王公贵族、宰执高官家里这类有钱有权的自不必说,科举在人家眼里那就是走过场,说不定通过恩荫就能走向仕途。

咱单说普通人,估计祖父和父亲都做过一些小官,要么就是给官僚当幕宾或书吏,再差了就是在乡村当个教书先生,顶不济家里有几亩薄田,养猪养牛,吃喝不愁,于是就想让子弟考个官,自己也光荣光荣。

中国古代是个宗族社会,个体家庭不能摆脱宗族独立存在。在供养子弟参与科举考试的问题上,宗族自然是不遗余力。比较庞大的宗族往往设有私塾,教族中适龄子弟读书,对于家庭困难的子弟,宗族也都会赋予粮米的补助和资金支持,子弟考中科举入朝为官后,自会回馈宗族的付出。

对于相对比较穷困的宗族,如果有子弟愿意读书考试,而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大理想,宗族老老少少也大都会伸出援手。除了同宗同族的情谊外,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人考中,并入朝为官,就成了大官的穷亲戚,顿时全族人也就都有了指望。

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跟贾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登门求援,最后还满载而归。还有《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自己亲戚犯了轮奸罪,作为公安厅长,他都能出面摆平,就差把老家的野狗弄到公安队伍里当警犬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办法。

比如读书应试之余做一些兼职,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只能靠自己的知识赚钱,像测字、代写书信、卖字卖画之类,在古代都是比较有稀缺性的兼职。

再有就是投靠恩主,有些士绅官员乐于为穷书生提供经济上和其他方面的帮助,一方面是为了博取亲近读书人的好名声,另一方面也是广撒网,万一里面有未来的潜力股呢。

还有就是结婚,结婚之后,不仅妻子可以料理家事,侍奉父母,而且还能借助妻族的财力去完成学业,想戏文里的陈世美和秦香莲就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当你考到一定功名之后,比如考中举人之后再去参加殿试的话,地方政府还会鼓励你去考,给钱给粮就不说了,甚至会派专车送你前去。

但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以中国古代的情况来看,能读书应试的人,家境都不会太差,所以不用担心人家会读书致贫。尤其在古代,读书只能越读越富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