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何不处理掉功臣,反而要杯酒释兵权呢?

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何尝不是如此,历史上诸多的王朝都是从乱世中统一,统一后经历了长久或不长久的统治、最后又在乱世中解体。统治和权力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性,无论是统治了多久的王朝,必然会经历这一段逐渐倾颓的历史。

且说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很长时间的分裂和动荡时期。五代中每一个王朝都寿命短暂,但每一个王朝的来历都是后来者居上、领兵攻下前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才得以确立新的政权。其实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也是这么多禁军将领的其中一人,深知兵权的重要性,也深知兵权不是唯一可以巩固权力的东西。于是在他发起陈桥兵变之后,依旧没有停止巩固权力的脚步,进一步采取了这些手段收回散播在普天之下的权力,将权力重新收回手里、牢牢握紧。

相信大家都曾在书中了解到“杯酒释兵权”过,其实这就是赵匡胤采取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实杯酒释兵权也就是字面意思,根据历史记载,赵匡胤其人把当时所有的禁军统领拉过来好好喝了一壶,告诉他们喝完这壶可以回去养老,接下来你们的兵都归我管了——差不多是这样的情节。

为何要释兵权?其实原理很简单,身为前禁军统领的赵匡胤深知兵权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性有多大,也深知既然要统治国家,掌握兵权的重要性十分重大。于是利用这种办法将兵权牢牢攥在手里。不过虽说名义上禁军直接归皇帝管理,但是将领还是会有的,毕竟皇帝一人不可能管得过来。赵匡胤还安排将领与禁军每隔三年调换一个驻扎地,这样让军队中出不了容易有造反之心的老油子,自然皇权也不会受到威胁。

再说说赵匡胤是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其实自皇帝制度建立以来,相权与皇权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牵制。而过度成长的相权显然对皇权不利,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方法基本不离纲,大纲就是把权力切分成碎片,除了皇帝以外,没有人可以拥有过大的权力。

这具体体现在设置副职上,也就是朝廷除了宰相还有副宰相,这个中央的副宰相就是参政知事,其实参政知事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特别就特别在可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让宰相不再权大过天。除了在中央分割权力外,地方上的权力也被极大地分割,具体还是体现在设置副职上,除了知州以外还有副知州,也就是分割地方权力的副职。这样以来,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权力都无法与皇权抗衡,赵匡胤的统治就这样稳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