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7年,是明朝所有皇帝在位时间最长,期间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战争: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壬辰倭乱,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这三场战争都取得了胜利,后人称之为“万历三大征”,也正是因为这三次胜利,万历皇帝的个人威望达到顶点,他儿子朱常洛登基后给他上庙号:明神宗。历史上只有两位皇帝以“神宗”为庙号,另一位就是宋神宗赵顼。赵顼是名副其实的神宗, 朱翊钧就有些水分了,后世也一直有个观点:“明实亡于万历”。
?这个说法最早出于清朝人修的《明史》,在万历的本纪结尾处加了这么一句:“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从此这个说法就传开了。虽然清朝人对明朝皇帝们多有造假、嘲讽,但客观的说,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的理解是明朝灭亡的开始不是亡 于神宗皇帝,而是他那个时代。万历三大征虽然都胜利了,但它们都是发生在万历朝的前期,最晚的播州之役也不过是在万历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这之后万历还在位了20年。
?万历皇帝前期为政勤勉,仁厚勤俭,除了对待死后的张居正有些不地道外,其它都还不错,就连派去外地收税的太监被人打死,万历都没有追究。尤其是平定壬辰倭乱后,万历下诏:跳梁者,虽强必戮!这是何等的霸气和自信,我一直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到了统治后期,万历开始变得昏庸懈怠,荒于政事,尤其是“争国本”一案,让皇帝和大臣处于对立的局面,对国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其次,万历三大征虽然都取得胜利,但也因此耗费了国家的大量钱粮,几乎将张居正改革的创收全部折了进去,以至于他死后,朱由校、朱由检两位皇帝(朱常洛在位时间太短,仅一个月)干点啥大事儿,都捉襟见肘。万历末年和崇祯年间,山海关的士兵们穷的都跟叫花子一样,这样的兵能打仗吗?最后一点,也是最为后人诟病的一点,努尔哈赤是在万历朝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万历朝起兵造反的,还是在万历朝,发生了导致明朝灭亡的第一战——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
??后人一提起万历,就说三大征,但别忘了,还有第四征呢,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场征战——萨尔浒之战,关键是还败了。之后,明朝基本就处于防守态势了,任由努尔哈赤在关外发展壮大。明朝灭亡之端始于万历一朝,但其实后来天启和崇祯两朝不是没有翻本的机会,但都错过了,所以说“明实亡于万历”还算是一个客观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