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文化确实是中国古代的巅峰,儒释道合流,衍生了新儒学——理学,而且文化的普及性也大为提高,可以说,近代的文化基因,更多的基础是在宋朝打下的。
第一,宋朝成功的推行了科举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时扩大录取名额,一次录取了100多名,随后的几十年又不断完善公平竞争机制,科举取士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这样一来,宋朝就比唐朝走得更远,唐朝的每年录取人数只有几十个人,而且存在行卷制,知识分子拿自己的作品拜见权贵,走后门,缺乏公平竞争。汉朝就更不用说了,仕途和知识被豪门把持,平民很难掌握知识。
第二,宋朝的书院呈井喷的架势。唐宋时代,除了官办学校之外,还出现了私人学校——书院,书院的教学比官办灵活,有些学生是为了钻研学问入学,而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唐代的书院目前确定,只有3家,而据《历代书院名录》统计,宋朝的书院有614所,其中北宋144所,南宋399所。数量上,宋朝比唐朝高出百倍,南宋又是北宋的二三倍。
宋朝历史上,不少名人都主持过书院教育,比如范仲淹,应晏殊之邀执掌应天书院,范老夫子作为文武双全的大儒,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曾给狄青一本《左氏春秋》,教导狄青不要成匹夫之勇,希望他从《左传》里学到战略思想,狄青果然没有辜负范仲淹的期望,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将。其他名将,比如岳飞、虞允文等等,文化素质都很高。
第三,宋朝启蒙教育普及化。宋朝的新编启蒙书有65种,是唐朝的7倍,而且,还出现了专门教育妇女的启蒙书《训女蒙求》,众所周知,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嘛,女子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但在南宋却出现了特例,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女童林幼玉参加童子试,由于林幼玉能通背43件经书,震惊了有关部门,于是特封林幼玉为孺人。
这说明,宋朝女童接受教育很普遍,当时女子至少占人口的一半,就不用说男性了,当然,这毕竟局限于有条件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