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维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灭亡的

1921年2月,在遥远的伊朗,亲英政客吉雅丁与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礼萨·汗共同发动政变,建立了前者出任首相、后者掌握军权的新政府,国王艾哈迈德·卡扎尔被迫出国。同年7月,礼萨·汗出任陆军大臣,将英国军官全部驱逐,保证了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同时又以此镇压了一系列的叛乱和起义,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坐者为礼萨·汗

2年后,改组政府失败的礼萨·汗发起了共和运动,打出推翻国王、建立共和国的旗帜,遭到宗教界一致反对。为谋求宗教上层人士支持,礼萨·汗在3月31日宣布放弃共和体制。上世纪25年12月12日,国会召开制宪会议,宣布任命礼萨·汗为沙阿(即波斯语“皇帝”的音译),新的王朝正式建立。第二年4月25日,礼萨·汗正式登基后选择“巴列维”为家族姓氏,该王朝遂被称作巴列维王朝。

英国地图上的伊朗

由于新政权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军队,因此礼萨·汗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证国家军队的实力进而消弱封建贵族的私人武装力量。早在被任命为沙阿之时,他就开始推行义务兵役法,大大增强了伊朗国家军队的实力,结束了伊朗几千年来以封建贵族武装为国家主力军的历史。同时为了让国家军队走向现代化,他又建立海军、空军和机械化部队。

礼萨·汗陵寝内部

为方便管理和中央集权,巴列维王朝对行政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将全国划分成共11个省、49个州,主要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并撤销了总督职务,还积极修建首都到全国各地的交通网。作为凯末尔的忠实拥趸,礼萨·汗非常认同“政教分离”的建国原则,不仅命人以法兰西法典为模板建立现代法典,还宣布废除国教、剥夺宗教审判权、征收寺院土地。登基10年时,礼萨·汗宣布将国名改为伊朗,波斯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末代国王礼萨·巴列维全家旧照

在礼萨·汗之子礼萨·巴列维继位后,新国王积极与美国建立良好关系,得到后者大力扶持,并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经济体系为参照依据,在伊朗实施“白色革命”——即进行工业与农业改革。

首都德黑兰的集市

在子渊看来,伊朗实施“白色革命”有两大目的。首先,伊朗在经济上渴望建立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即在全国推行土地改革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活动,人为制造大量的资本家和工人来发展伊朗经济。其次,在政治上要建立以巴列维家族为首的封建贵族和新兴资本家共同掌权的的新社会。为实现该目标,国王下令给予妇女选举权,同时大量引进西方思想、政治、文化,原有传统遭到重大打击,宗教人士于是将国王看作头号敌人。

财富惊人的伊朗王室

客观地说,伊朗在“白色革命”期间收获颇丰。比如从60年代末开始的10年间,伊朗每年的GDP平均增长率高达16%-17%,且初步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伊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再加上石油危机使国际油价暴涨,伊朗作为产油大国自然赚得盆满钵满。不过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普通民众越发不满。在伊斯兰革命前夕,制造、交通和其他行业的工人总数已经达到270万人之多,而他们都将是日后颠覆巴列维王朝的生力军。

宣传推翻巴列维统治的海报

可以说,伊朗推行“白色革命”是想通过社会经济发展来巩固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但因为西方思想、政治、文化的迅速涌入和社会改革过于激进,遭到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弹和阻碍。再加上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民众日益不满,受西方影响开始产生民主诉求,伊朗国内暗流涌动。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使得“白色革命”惨遭失败,并引发了另外一场规模空前的革命,短暂的巴列维王朝随即宣告覆灭。 留给推翻者的,只有短暂的兴奋和漫长的悔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