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仕途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鲜宪宗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李载冕出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他的父亲是兴宣君李昰应,母亲是郡夫人闵氏(后为骊兴府大夫人),有一名胞弟李载晃(李命福)和庶兄李载先。乳名“命禄”,咸丰八年(1858年,朝鲜哲宗九年)八月十八日行冠礼,同年九月十九日娶通德郎洪秉周之女丰山洪氏为妻。
李载冕早年被过继给亡叔兴完君李晸应为后嗣,但仍由兴宣君李昰应抚养。哲宗末年,他参加科举考试,其生父李昰应曾乞求安东金氏权贵金炳冀让李载冕通过考试,反为金炳冀所折辱,不过还是得到其帮助,在同治二年(1863年,哲宗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登黄柑科(每年冬季济州岛进贡其土特产柑橘时所特设的考试,只录取京城儒生1人、地方儒生1人),取得“直赴”(不经过初试而直接参加殿试的特许)的资格。
半个月后,当时的朝鲜国王哲宗李昪无嗣而薨,安东金氏和丰壤赵氏因王位继承问题产生对立。以赵大妃(神贞王后)为首的丰壤赵氏集团主张扶植兴宣君之子继位,并压制了安东金氏。李载冕的弟弟李命福被过继给赵大妃为养子,继承朝鲜翼宗之大统而登上王位,改名李熙,是为朝鲜高宗。而兴宣君李昰应则加封为兴宣大院君,代替国王打理朝政,成为当时朝鲜最有权力的独裁者。就在李昰应加封大院君的当日,李载冕也被赵大妃授武职“司勇”,“冠带常仕,使之承候”。同治三年(1864年,朝鲜高宗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李载冕获庭试文科丙科及第,除授奎章阁待教。次年正月初一被任命为承政院同副承旨,此后历任成均馆大司成、吏曹参议、都承旨等官职。同治六年(1867年,高宗四年)被特擢为同知经筵事,任吏曹参判、宗正卿等职务。李昰应只有两个嫡子,相继出后于人,为了让李昰应绵延香火,赵大妃在同治三年(1864年,高宗元年)八月特命李载冕回归本房
李载冕虽然是兴宣大院君的嫡长子,但是从没有因为这层关系而跻身中枢,时间久了,便对父亲大院君十分埋怨,觉得他不爱自己。李载冕作为国王的兄长,理应封君而不封,又请为大将,大院君又不许。此时高宗的王妃闵妃暗中崛起,准备利用闵氏家族的势力推翻大院君,李载冕逐渐被闵妃的兄长闵升镐等人收买(闵升镐也是李载冕的舅舅,自李载冕童年时代就和他关系甚好),遂投靠了闵妃集团。李载冕时常在高宗面前说大院君的坏话,又把大院君的情报捅给闵升镐等人。到了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十一月,崔益铉上疏攻击大院君,李载冕也配合闵妃及闵升镐、赵宁夏等人鼓动高宗亲政,赶走大院君。最终大院君垮台,闵妃集团把持朝鲜国政。但是闵氏家族掌权以后,李载冕却并未因此得到任何好处,所以他又开始怨恨闵妃集团,经常背地咒骂闵升镐等人。大院君听到后叹息道:“騃钝子也!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身世浮沉
光绪四年(1878年,高宗十五年),李载冕终于获得升迁,被特擢为知经筵事,既而任刑曹判书。此后历任判义禁府事、兵曹判书、禁卫大将等官职。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正月,李载冕在新设立的机构统理机务衙门中任事大、交邻两司的堂上官,同年八月调任吏曹判书,十一月任禁卫大将,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三月任礼曹判书。
是年六月九日,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起义反抗闵妃集团的暴政,大院君暗中指挥,准备利用这次事变夺回政权。高宗为了收拾事态,下令将武卫大将李景夏等人革职,李载冕被任命为武卫大将。次日,变乱军民攻入王宫昌德宫,赶走闵妃,杀死闵谦镐、李最应等闵妃集团大臣,高宗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急命大院君入宫,并将政权全部交给他。李载冕与府大夫人陪同大院君入宫。大院君任命李载冕为户曹判书兼训练大将,掌握财政和兵权,成为了大院君的左膀右臂。在乱军入宫、追杀闵妃时,李载冕命人抬着府大夫人的轿子(里面坐着闵妃)出宫,使闵妃得以逃出生天。
七月十一日,前来平乱的清朝军队进入汉城,李载冕陪同其父大院君前往南别宫迎接清朝官员马建忠等人。次日李载冕又率600名士兵前去迎接吴长庆所部清军。七月十三日,大院君被擒;七月十五日,马建忠和清军帮办袁世凯合谋将李载冕骗到马建忠所住的南别宫,结果李载冕中计,当即被拘禁。两日后李载冕自请解职,清军才将他放出。
先是李载冕听说大院君被捕后,就大力争取救援其父大院君。他与母亲骊兴府大夫人闵氏日夜在高宗面前哭诉,要求高宗遣使请求清廷释放大院君。七月十五日,在李载冕的推动下,国王高宗下令派大院君的亲信赵宇熙和李建昌陪伴大院君入中国。但是李载冕的图谋被亲清派官员金允植识破,他向清将吴长庆指出李载冕派出这二人的目的是让他们“往天津采吾辈踪迹,转向北京交结朝士,到处鸣冤,期于翻案”。在金允植的大力阻挠下,二人没有成行,李载冕的援救计划落空。不过,因为他在壬午兵变的最危急关头救了闵妃一命,所以未被进一步清算,甚至还参与了去忠州奉迎闵妃回宫的行列。
其后,李载冕三度往返于中国保定府和朝鲜汉城之间,探望并侍奉大院君。史载“公(指李载冕)锐身欲陪往,清人不许乘汽船,风雪修程,间关趋侍,温凊视膳,怡愉如平日在家时,观者无不感叹,李傅相鸿章每称公诚孝不置”。李载冕第一次去保定是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次年三月二十五日回到朝鲜。第二次是光绪九年(1883年,高宗二十年)五月二十日,此次他在中国滞留了将近两年。在此期间的“甲申政变”中,李载冕被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遥授为左赞成兼议政府左右参赞,不过甲申政变3天后即告失败,因此这些职务他根本没有担任。光绪十一年(1885年,高宗二十二年)春,清廷欲释放大院君,大院君听说后令李载冕回国试探高宗的意思,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听说后也暗示李载冕让国王“专使疏恳”。于是李载冕在三月十四日回国,向高宗传达了清廷的用意,高宗乃下令派遣陈奏使入中国请求释放大院君。完成任务后,李载冕又于同年四月十三日第三次前赴保定,光绪十一年(1885年,高宗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随被清廷释放的大院君一同回国。
李载冕随大院君归国后,又长期蛰居于大院君之府邸云岘宫,绝少过问政治。光绪十八年(1892年,高宗二十九年)春,大院君、李载冕和他的儿子李埈镕的房间下均发现炸弹,祖孙三人差点同时被炸死,此事多被认为是闵妃集团所为。开国五百三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大院君第三次掌权以后,李载冕才重新出仕,被授予上辅国崇禄大夫的官阶,因此他又被称为“李辅国”。既而又参加了金弘集亲日内阁,任宫内府大臣。次年闰五月闵妃重新上台后上疏辞职。其间他的儿子李埈镕因为图谋夺取王位而被逮捕审判,流放到了乔桐岛,大院君昙花一现后又被逼下台。李载冕辞职以后就前往孔德里侍奉大院君。
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发生了“乙未事变”,日本浪人在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的策划下攻入景福宫,暗杀了闵妃。大院君卷入了这次行动,据说还与日本人约定以李载冕为宫内府大臣。李载冕任宫内府大臣以后,在《王后废位诏敕》上署名,又按照日本的旨意为高宗挑选新王后。据日本史料记载,李载冕是日本人杀害闵妃的主动配合者,但据当时英国驻韩领事禧在明透露,他是被胁迫的,李载冕曾对禧在明说:“我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以为我们和他们联手干的?我的儿子因为他们痛苦万分,我父亲为此也生了病。他们说国王不让外国使节进宫,那不是真的,他希望外国使节天天进宫访问。”建阳元年(1896年)2月11日“俄馆播迁”以后,李载冕打算前往俄国公使馆谒见高宗,但被门卫所阻,在公使馆门外侍立许久后方才离去,其后被免职。
晚年生涯
这时候李载冕一家已经凋零殆尽了,他的长子李埈镕背负逆贼的恶名,亡命日本;次子李??镕无嗣而亡。光武二年(1898年)初,他的父母兴宣大院君和骊兴府大夫人相继过世。李载冕也因为牵涉乙未事变而时常被尹容善、申箕善等人弹劾,请求高宗诛李载冕,以毒药将其赐死。李载冕自解任后居住在云岘宫,无异废锢,“杜门谢客,垣户一任颓圮”,处境非常凄惨。光武四年(1900年)5月,李载冕被封为完兴君。光武九年(1905年)以后待遇有所改善。
纯宗李坧即位后,李埈镕回国,随后李载冕被任命为报聘大使前赴日本,并授陆军副将。此后李载冕逐渐倾向日本,在亲日组织和平协会中出任总裁。隆熙元年(1907年)8月23日断发。隆熙三年(1909年)被授予大勋位金尺大绶章。隆熙四年(1910年)8月15日,李载冕被封为兴亲王,其妻李氏封王妃,云岘宫改称“兴王府”。8月24日,纯宗御赐李载冕名字为“熹”,从此李载冕改名李熹。8月28日,行兴王册封礼。
讽刺的是,就在李载冕受封王爵的同时,统治朝鲜半岛五百多年的李氏王朝亦宣告终结。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为李载冕之阴历生辰,当天中午,他即将在云岘宫举行生日宴,突然宫中来人,催他马上进宫,李载冕遂罢宴进入昌德宫。他所参加的是朝鲜王朝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作为皇族代表出席,而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就是日韩合并的事宜。李载冕见大势已去,连叹“罔极”(悲痛之意),默认合并。 《日韩合并条约》随即出炉。8月29日,《日韩合并条约》生效,大韩帝国连同500多年的李氏王朝灭亡,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刚封为兴亲王的李载冕(李熹)又成为日本帝国公爵,称“李熹公”,并接受了日本84万元的恩赐金。大正元年(1912年,纯宗五年)8月29日,李载冕的小女儿去世。一周后,一向健康的李载冕突发脑溢血,9月9日0时30分在云岘宫去世,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