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帝视角看黄鞠的水利灌溉工程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二征高丽,杨玄感起兵谋反,中原大乱。谏议大夫黄鞠(公元569~657年)一族南下,移居至霍地洞天福地。当时霍童溪两岸一片荒芜,良田少有,农耕水平十分原始。黄鞠在霍童溪上建长坝雍水、右岸凿龙腰渠、左岸凿琵琶洞(蝙蝠洞)穿山引水。

龙腰渠

龙腰渠系设计构思巧妙,全长1765米,渠宽1.51~2.72米、高0.95~3米,利用渠与村庄落差建五级水碓,水车带动磨、碾、舂、筛加工五谷,之后渠水分两支,一支灌溉右岸良田千余亩,一支入村供民众洗涤、消防、防旱、防涝等。整个龙腰渠系形成一套精密完备的灌溉、水力、民生的供水系统。

琵琶洞

渠系长约7000余米,多数的明渠,规模浩大,釆用“火烧水激凿石工法”开凿隧洞数百余米,至今尚存80余米,洞高2.5米、宽1米,引霍童主溪水入堵平湖(仙湖)蓄水,灌溉良田千余顷。“琵琶洞”因流水声似琵琶弹奏声而得名,上游侧有一“枇杷洞村”因此而得名,后因洞内蝙蝠聚多,又叫“蝙蝠洞”。

黄鞠

黄鞠,生于569年,卒于657年,享年八十九岁。黄鞠是河南光洲固始县人氏,隋朝谏议大夫。鞠公弃官,携儿带女,远途跋涉,避难入闽,先客居宁德蕉城区七都埔源,后携儿孙在霍童溪沿线大兴水利,凿龙腰渡泉洞,再凿松岸蝙蝠洞,广群良田,引进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传统文化,乡闾繁荣,人丁兴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