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不斩马谡,会不会让他为街亭之失戴罪立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街亭之战后,如果诸葛亮不诛杀马谡,会让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最器重的人才就是马谡,可是正是马谡在街亭之战中坑害了诸葛亮。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时,本来开局一片大好,可是在张郃的援军到来后,马谡担任诸葛亮的先锋在街亭阻击张郃。谁知道马谡与张郃一触即溃,葬送了诸葛亮的大好形势。最终,诸葛亮撤回汉中,并处死马谡以谢天下。当时有很多人不同意斩杀马谡,认为人才难得。那么,诸葛亮如果留下马谡,会不会让他戴罪立功,在日后有所作为呢?

一、言过其实的马谡。

马谡是荆州马氏兄弟的一员,他的哥哥马良因为眉毛长有白毛,被称作“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在夷陵之战中,马良被刘备派去联络五溪蛮共同攻打东吴,在兵败后战死沙场。马谡有着家族兄弟的遗泽,自然得到蜀汉政权的照顾。再加上他具有一定的才华,喜欢谈论军国大计,得到了诸葛亮的青睐。

不过,长于观察选拔人才的刘备,对马谡却不以为然。他在临终时,专门对诸葛亮叮嘱说,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请你一定要仔细观察他。可是诸葛亮对此不以为然,他在刘备去世后,依然重用马谡。诸葛亮把马谡提拔为参军,经常和马谡谈论商讨军机,从白天能够一直谈到深夜。

马谡也确实为诸葛亮出了不少主意。在诸葛亮南征南中时,马谡就提出了“心战”的战略。他提出“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顺利平定了南中的叛乱。

在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时,一举占领了曹魏的南安、安定和天水三郡,使得关中震动。曹魏派出张郃率领五万多马步军,从关东长途跋涉千里,来救援陇西。诸葛亮派马谡为先锋,率军在街亭堵击张郃。诸葛亮让马谡占据街亭的城寨,当道阻击张郃。可是马谡却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命令,率领蜀军上了南山。

虽然南山有居高临下的形势,却没有水源。张郃在观察地形后,派兵切断了蜀军的汲水道路,蜀军因为缺水而大乱。马谡没有能力制止蜀军的混乱,在张郃的攻击下,蜀军被打得崩溃星散。因为街亭的丢失,使得诸葛亮前无所据,只得撤军而回,第一次北伐被迫黯然收场。事后,诸葛亮想起刘备的嘱咐追悔莫及,斩杀了马谡以谢天下。

二、不得不死的马谡。

在斩杀马谡的时候,诸葛亮未来的继承人蒋琬就提出了异议。他认为马谡是有用的人才,诸葛亮因为打了败仗就诛杀马谡,是在做让敌人高兴的事。习凿齿也评论说,诸葛亮对马谡的处罚是不恰当的。原本蜀国就国小偏僻,人才稀缺。可是诸葛亮却诛杀马谡这样的俊杰,去收取普通人的来任用。而且对马谡的使用、处罚都过于严苛,这也是蜀汉缺少人才的原因。

我们看蒋琬、习凿齿的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诸葛亮对马谡的使用确实有一定的问题。马谡是诸葛亮选拔的人才,但是他长年担任参军的职务,为诸葛亮出谋划策,而没有实战的经历。虽然他对军机大事有着自己的见解,可是让他带兵打仗却是难以胜任。

在街亭之战中,本来大家都想让魏延、吴懿这样的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来守街亭。可是诸葛亮违背大家的意愿,选拔了马谡。诸葛亮对于街亭一战充满信心,认为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任务,马谡应该可以胜任。这里面也有他想要提拔马谡的心思在里面。谁知道马谡却违背诸葛亮的命令,将军队带到缺水的南山,遭到了惨败。

诸葛亮在战后追究责任,诛杀了马谡手下的两名将军,自己和赵云都贬官。但是在对于马谡的处罚上,产生了分歧。马谡对战败负有直接的责任,对他处罚是应该的。可是处罚的分寸是分歧的焦点。马谡违背军令该罚,但是他作为前线的指挥官,有着机断处置的权力。在这一点上无可厚非。

马谡在作战中指挥不力,这和他手下的军队战斗力不强有关。本来马谡想要复制当年定军山之战,等待张郃攻山时疲惫之机,居高临下攻击敌军。但是他的手下战斗力低下,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不战自乱,马谡的设想成了泡影。从这一点来看,马谡的失败也有情可原。

再加上街亭之战的损失并不大。当时诸葛亮兵出祁山时只带了六万左右人马,在街亭的部队是诸葛亮的前锋,最多不过两万人。他们和张郃的前锋部队交锋,失败后由于王平表现出色,张郃没有进行追击。诸葛亮在西城的主力没有受到损失,还带回了千余户当地百姓。从兵力损失上来看,马谡作为高级将领,也可以按照赵云的例子,贬官处罚,不必一死。

但是,马谡却被诸葛亮处死了。在史书上说诸葛亮以必须法纪严明作为理由,诛杀了马谡。可是,这只是表面现象。诸葛亮诛杀马谡的主要原因是要平民愤,壮军威。因为当时诸葛亮违背大家的意愿,派马谡去守街亭是有私心的。诸葛亮的这种举动已经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在马谡战败后更是让军心动摇。

更为恶劣的是,马谡在战败后竟然不顾败退的蜀军,也不顾西城的诸葛亮主力,自己逃回了蜀中。这让诸葛亮再也无法饶恕马谡。如果他不对马谡严惩,将会给蜀汉政权和蜀军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诸葛亮对帮助马谡逃跑,知情不报的向朗进行了严惩。至于说马谡,他只能挥泪斩杀了。正是因为诸葛亮斩杀了马谡,才使得蜀军士气很快恢复过来,迅速重新投入了北伐的疆场。

三、诸葛亮对马谡的期望。

我们从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对马谡的任用,就可以看到诸葛亮对马谡的期望。但是,由于马谡的无能,让诸葛亮期望有多大,失望也有多大。在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这是因为马谡确实有一定的才能,刘备也承认了这一点。但是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只能做一些参谋的工作,不适合担任重要任务的角色。

诸葛亮对此的态度是不以为然。这表明诸葛亮认为马谡的能力出众,能够承担重要的岗位。因为诸葛亮经常和马谡谈论军国大事,被马谡的言论所迷惑,因而忽视了刘备所说的“实”。这个“实”就是马谡的实际能力。马谡没有实际的作战经历,缺乏作战经验,就更谈不上带兵才能。如果用后人的话来说,马谡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代表。

诸葛亮没有看到马谡的缺陷,把他当作蜀汉最出众的人才来培养。他和马谡的关系密切,情同父子。因此,诸葛亮才会把街亭之战的重任交给马谡。这场战斗,在明眼人眼中,简直是赤裸裸的栽培马谡。

因为张郃的军队千里赴援,在穿过险峻的关陇道后,已经是人困马乏。街亭阻挡在关陇道的出口,本身有着防御的城寨。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命令,据城死守,以骑兵为主的张郃,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根本难以夺取街亭。再加上张郃随军携带的辎重有限,一旦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对魏军十分不利。

因此,张郃想要取得战役的胜利,难度是十分大的。他不但要击败蜀军,还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击败蜀军,夺取街亭。否则的话,如果诸葛亮的主力到达,张郃将被困在关陇道南口到街亭之间的狭小地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张郃很可能全军覆没。这样,整个关陇地区的魏军防御将会崩溃,蜀军将席卷关陇,夺取潼关以西的大片地区。

如果这样,坚守街亭的马谡将成为蜀汉最大的功臣。再加上诸葛亮的器重,自身的家世,马谡可谓前途无量。在诸葛亮死后,他几乎肯定会成为诸葛亮职位的继承人。但是,马谡的表现,将这一切都毁于一旦。

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的表现,并不能构成他死刑的理由。诸葛亮诛杀他,主要是因为他贪生怕死,畏罪潜逃的恶劣行径。这表明了马谡不但能力低下,还品行不端。这样的人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一旦让他担任了重要的职位,他将会做出种种不法之事。因此,诸葛亮才对马谡极度失望,斩杀了马谡。就算是诸葛亮留下马谡的性命,他也会对待向朗那样,将他削职为民永不任用。

结语:

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任用马谡做先锋,是想要提拔马谡,让他立下功劳,为日后重用他做准备。如果马谡守住街亭,将会成为蜀汉北伐最大的功臣。诸葛亮将会一举消灭张郃,夺取关陇。这样,北伐首要的功臣马谡将会前途无量,成为诸葛亮职位的继承人。

可是,马谡却打了败仗。在这一战中,马谡印证了刘备对他的评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没有实战经验,纸上谈兵,得不到部下的信任。在作战中,指挥漏洞百出,被张郃轻易击败。尤其恶劣是,在打了败仗后,马谡放弃指挥,畏罪潜逃。这说明了马谡品行低下,不可大用。诸葛亮只能诛杀了他以平民愤,以壮军威。

诸葛亮对个人的品行十分看重。在他治理蜀国时,全国上下都任用品行端正的人员。我们可以想见,像马谡这样品行低下的人,一旦诸葛亮发现了他的缺陷,肯定要予以重罚。即便是诸葛亮不杀马谡的话,他也会像对待向朗那样,永不任用马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