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圣祖康熙皇帝,素以仁孝治理天下,并以此教育皇子皇孙。 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凡人尽孝道,想要得到父母的欢心的,不在衣食之养奉,只在于要保持善心,所为合乎道理,慰藉父母从而得到他们的欢心,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康熙还特别推荐《孝经》一书,说其道尽了为人子侍奉父母的道理,“为万世人伦之极”,这就是所说的“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 。
不仅如此, 康熙帝亦身体力行,诚意侍奉自己的祖母。 说到康熙皇帝的这位祖母—— 孝庄文皇后 ,乃是清初颇有见识的奇女子,具有坚忍刚毅的性格。 她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庄妃,来自蒙古的科尔沁部落,生育了三女一子,儿子名福临。 在皇太极中年驾崩后,多尔衮拥立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 顺治八年,庄妃被尊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公有领域)
在顺治早逝后,已经出过天花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 。 昭圣慈寿皇太后被尊为昭圣太皇太后。 在康熙即位后,昭圣太皇太后继续悉心调教孙儿,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康熙也不负祖母的期望,终成一代明君,并打造了盛世局面。
因此,康熙与太皇太后之间的感情至为深厚,康熙待祖母至诚至孝,以“顺适为安,自然为乐”。 平日如果有事需要启奏祖母,康熙就一天中去看望祖母两三次;如果无事,也要隔几天去探视祖母。 至于祖母的寿诞、吉日和节日,康熙必准备家宴,请祖母驾临,从早到晚侍奉左右。
即便在康熙巡视江南、出猎塞北时,也是每隔三日就要向祖母问安,并派使臣奉上珍贵的野物、水果、鲜鱼等。 凡是所得新奇之物,则不限日子,马上派人快马送给祖母。
每年初秋,康熙帝还命宫中花匠给太皇太后所在的慈宁宫送上“三清花”,即茉莉花、晚香玉、夜来香,供祖母欣赏。 此外,祖母每次出行谒陵、避暑等,康熙都亲自扶祖母上车轿,或者骑马随侍左右。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信佛的太皇太后前往五台山,因为山路难行,乘车不稳,康熙帝便命人准备了八人抬的暖轿。 天性仁慈的太皇太后考虑到校尉抬轿会步履艰难,因此决意坐马车上山。 康熙帝一再请求其乘轿,太皇太后仍不答应。 康熙不得已,只好让暖轿随车而行。
行不到数里,康熙见太皇太后由于乘车身体不适,遂再度请其乘轿。 太皇太后回应道:“我已换乘了马车,不知暖轿在哪里?如何马上能到?”康熙马上回说暖轿就在车后。 太皇太后十分惊喜,抚摸着康熙的后背,称赞道:“车轿这等微细的事情,而且是在道途之间,你的诚意无所不及,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啊。”
另据《康熙起居录》记载,康熙十年(1671年),太皇太后得知塞外有一处著名的温泉叫“关外第一泉”,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便提出要到温泉去洗浴老寒腿,康熙帝欣然同意,并速派人前往赤城汤泉修建行宫。
在第二年行宫建好后,康熙帝亲自陪同祖母前往。 一路上每逢险径,他都要下马为祖母扶辇而行。 途中,每逢需下榻或用膳时,康熙帝也都要亲自侍奉祖母。
太皇太后在温泉洗浴51天,无论下榻何处、道路是否崎岖、天气是否寒冷,康熙帝每天都要到汤泉给祖母请安,有时一天要请安两次,往返六十余里,足见康熙帝的仁孝之心。
《康熙起居录》的笔录官不无感慨地说:“皇上天性纯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冬,75岁的太皇太后染上了重病。 康熙衣不解带,竭力尽心侍奉祖母三十五个昼夜。 太皇太后休息时,康熙就席地而坐,听到太后醒来的声音,马上趋前询问。
康熙还因担心祖母需要什么却不能及时送上,所以坐卧用具和各种饮食无不备齐,比如单粥一类的饮品就准备了三十多种。 当时太皇太后因为病体沉重并不想吃任何东西,但又不忍拂了孙子的孝心,所以有时故意要一些其以为不会准备的东西。 但没想到的是,要什么东西都会马上送上来。 太皇太后抚摸着康熙的背,含泪赞康熙“如此竭诚体贴”实乃“孝之至也”,因此希望天下人“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在太皇太后病重期间,康熙还率领王公大臣自干清宫步行至天坛致祭。 康熙帝跪地祈求上苍,并恭颂祷文:愿以减去自己的寿命作为交换,期望祖母转危为安。 康熙声泪俱下,在场的王公大臣“无不感泣”。
然而,最终,太皇太后还是驾鹤西去,享年75岁。 康熙在其梓宫前,昼夜痛哭不止,不饮不食,以致于哭晕过去。 其后,康熙又在慈宁宫前结庐,为祖母守孝。 在祖母去世后多年,康熙帝每每回忆起祖母,依旧“涕下如雨,哀不自胜”,“每念教育深恩,哀痛实难自禁”。 而康熙的大孝之心也是日月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