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裹脚女人,朱安嫁给鲁迅是悲催的,武钟谦嫁给朱自清是幸福的

1916年,朱自清考上了北京大学。这时候家里人都很为她高兴,还有一家人也很为她高兴,这就是朱自清几年前订婚的武家。和朱自清订婚的女孩子叫武钟谦。

是一个只是受过旧式教育的女孩子,一生少年时候从父亲,结婚了就要从丈夫,老了就要从孩子。不懂外语,不懂外面世界,不得新学,但是学的是针工女织,孝敬老人,爱丈夫爱孩子,一切都以丈夫为中心。

他们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订婚,生死不已。她们愿意为自己的丈夫做一切。武钟谦一家人听说朱自清考中了重点大学,一家人也很高兴,为自己找到一位才学出众,品貌端正的未婚夫而高兴。朱自清的老丈人是苏州城有名的医生,未婚妻是他的独生女。

武钟谦从小就接受父母安排的三从四德教育,不得违背,完全遵守,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女孩,说实在的,和受过五四洗礼,受过高等教育,还去过欧洲留学的朱自清是很不般配的。不般配的事,在同时代还有一位鲁迅和朱安。鲁迅也只和朱安有过明媒正娶而已,此后,鲁迅和朱安客客气气,从来就只有生分。鲁迅也只是把自己合法的妻子,当做旧时代的一个物件,不丢,不弃,管吃,管住,管喝,其他的一概不管,一改不问。形同陌路,即使朱安有意讨好也不行。鲁迅先生是犟脾气。

从外貌还是从文化层次来看,朱自清和武钟谦看起来都很不般配。也是,那个年代,没有文化人和旧式裹脚女人的包办婚姻是看起来对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鲁迅和朱安,但是朱自清先生是温柔的性子,他和自己的妻子感情很好。

朱自清的性格在他在《匆匆》里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他也写《春》,第一句便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真是文如其人。朱自清先生也是有着一颗细腻温柔,善良对待他人的性子。

你以温柔相待,我以全心相报。

朱自清考上北大同年冬天,他们就结婚了。朱自清在北京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是妻子卖掉了陪嫁的大金镯子换来的。

他们感情很好,妻子跟他从扬州到了北京,朱自清先生爱好买书,有的书很珍贵也很贵,朱先生狠狠心买下来,妻子就得精打细算,看这个月怎么度过没有钱买菜的饥荒。

武钟谦大包大揽了所有的家务,她每天都把朱自清送到大门口,一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才回屋。

朱自清爱书,授课时离不开书,她在领着一家老小躲兵乱时,都带着那一箱箱沉重的书。

他写《荷塘月色》: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我们无法通过文字去探究文字背后孩子母亲长相,以及怎么轻拍快要熟睡,还迷迷糊糊的孩子,孩子很小,母亲爱怜的拍着孩子。丈夫满足的看着自己的家,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

朱自清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朱自清给我们描绘了家的模样,有爱,有人在等你,这样即使在外面做事已经很累了,但是想到我还有家,我还有妻子,还有爱我的孩子,他们做好了饭菜自己不吃,专门的等我们来。这样不是很安逸的幸福,不是有有家的甜蜜吗。我想朱自清先生自己先陶醉在自己的日子里。她和朱自清结婚十二年,但与丈夫在一起共同生活却不足五年,但无论是离是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甘之如饴,从不抱怨。第一任妻子也仅仅和朱自清相随了12年,七年两地分居,共同生活了五年。他们一共养育了六个孩子(其中夭折一位)。在他们结婚年后,妻子武钟谦得了严重的肺病,离开朱先生和孩子们了。带着对丈夫的爱和牵挂,还有对未成年孩子的期待远去了。妻子去世后,朱自清伤痛不已,每次想起妻子就流泪。好几个朋友劝朱自清再另觅良缘,他也拒绝了。三年后,朱自清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给亡妇》。他在文中所怀念的妻子,妻子对他的好,他再也享受不到了。朱自清一直在讴歌她的任劳任怨和伟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