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饥荒,大约300万河南人为了活命,走上逃荒之路,这一路可谓是一部河南人的血泪史,无数的人饿死在逃难的途中。纵观这次大逃荒的路线,与历史上四散逃荒的情景完全不同,他们齐刷刷地选择了一路向西,逃到了陕西,这是为何呢?这个情景实际上也在电影《一九四二》中有过展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其中的原因。
一、当时陕西的地理优势决定的,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或1941年夏到1943年春,而1942年的河南,三面被日寇包围,大战一触即发,同时京汉线被毁,陇海铁路几乎成了灾民唯一的逃生通道,而此时离河南灾民最近且暂时安稳的地方就是西边的陕西,地理优势是决定其逃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陇海铁路成了河南灾民的诺亚方舟。在古代,因为受限于交通工具,一般只能步行,四散逃难,而火车的出现,带了巨大的便利,特别在1942年河南人大饥荒时,直接主导了灾民逃难的方向,例如如果步行的话,他们需要一周甚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从洛阳乘火车到西安只需要14个小时,在当时来说,火车就是诺亚方舟,极其便利,西逃陕西成了最佳方案。当时京汉线被毁,陇海铁路几乎成了灾民唯一的逃生通道,并且当时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因此难民只能先到洛阳才能乘火车逃难到陕西。
三、陇海铁路线为灾民逃难指明了方向。1942年,大量的灾民依然是目不识丁,看不懂路标,更不清楚逃难的路线,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很容易走偏。而陇海铁路线出现则为灾民提供了一条直观的路线图,于是大量没有扒不上火车的灾民,就沿着陇海铁路线步行西进,并且当时的政府还在沿途设立大量的救助站。
四、当时政府的引导,自古救灾就是“移民就粟”之法,而陇海铁路线成了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当时的政府就引导难民通过陇海铁路线,有计划地实现大规模的移民,而陕西就成了最佳的目的地。
9/5c3ae1bd191d5.png"/>
1942年河南大饥荒,1000万人口的河南省,有300万人西逃到陕西等地,但死亡人数达300多万,这显然是由人祸造成,其中很重要一点是河南三面被日寇包围,无论是运输赈灾粮还是向外逃荒,都只有西边一条通道,这严重限制了救灾的力度,导致了大量灾民死亡。当然,我们要感谢陇海线这条伟大的铁路线,同时也要感恩当时陕西等地对这300万河南灾民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