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历史上对这件事的评价如何

历史意义

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的历史意义

罗马帝国最初信奉传统的氏族、家庭的神祇,反对异教,特别是反对基督教在帝国境内传播。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传人否定罗马神,危及罗马统治者的神权统治。所以,就导致罗马帝国对它的迫害与镇压。 但罗马帝国的残酷迫害不能阻止基督教的传播,甚至连戴克里先皇帝的妻子也信奉了基督教。到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信奉基督教的信徒多达600万人。基督教不仅在帝国上层迅速发展,而且深入到军队。

面对基督教势力的日益增长,罗马统治者逐步认识到基督教这一新生力量有克服帝国思想危机的作用,开始对它采取了宽容与怀柔政策。

b/5c78e51a9c7e5.png"/>

到君士坦丁时,由于基督教被统治阶级利用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君士坦丁便改变政策,开始承认它的合法地位。

公元311年,君士坦丁为利用基督教为他的统治服务,就与东部地区领袖李锡尼联合发布《宽容敕令》,准许基督教徒信教自由,不受歧视。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又共同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发还过去迫害时期没收的教会财产。

这是罗马法律上第一次承认基督教会可拥有财产权。这道敕令可以说是基督教史上的里程碑,是罗马帝国对基督教从实行镇压的政策转为依靠、扶植、利用的标志。

历史评价

君士坦丁大帝是使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正式宗教的皇帝,从此基督教成为帝国的精神支柱。基督教由此在欧洲大规模公开传播,为其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奠定基础。

a/5c78e524f0228.png"/>

相关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教会。虽然耶稣基督所建立的是一个合一的基督教会,但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以及被自称正统的教会排斥的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称呼上,由于基督教新教派往往简称为基督教,于是容易造成误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有20亿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基督译自希腊语的Χριστός Khristós,意为“受膏者”,来自希伯来语的“Moshiach”(משיח‎,英译“Messiah”,汉译“弥赛亚)。

c/5c78e537d2200.png"/>

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一世(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272—337),罗马皇帝。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曾在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并于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外,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欧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西方的“千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