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一介末流皇室后裔,沦落为编草鞋为生的穷苦人家;在汉末群雄并起之际,不甘于平凡的刘备顺势投入了天下英雄云集的洪流中,先是与绝世猛将关羽与张飞结为兄弟,后又笼络了赵云、诸葛亮、徐庶、黄忠等牛人,三分天下占其一,成就一番霸业。
9/5c88c078d2277.png"/>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刘备打仗不行,治理国家也略逊一筹,那究竟是什么让刘备成就霸业呢?除了笼络人心外,看人用人当然更为重要了;五虎上将统军作战,或攻或守,内政除了诸葛亮,还有蒋琬等人,将整个蜀汉治理得蒸蒸日上。
但是,有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刘备也不只有刘禅一个儿子,为何会偏偏就要将帝位传给这个“扶不起”的儿子呢?
刘备有四子(途中有没有丢掉一些就不知道了),除了刘封是养子外,还有刘禅、刘理、刘永三个亲生儿子;其中刘封能力最强,在刘封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武力过人,曾率军随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流西上进攻益州,所过之地战无不克。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刘封军事能力过人,公元219年,刘封率军与孟达上庸合兵一处后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占领上庸后,刘封迁为副军将军。在219年末的时候,关羽围襄樊,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相助,但被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关羽战败后,刘备因此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
220年,,孟达与刘封不和,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孟达一方面害怕刘备治罪,另一方面又对刘封十分忿恨,于是修书一封给刘备,然后率领部曲投降曹魏。孟达投降魏国之后,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与徐晃助孟达袭取东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但被刘封拒绝。
申耽、申仪两兄弟背叛刘封,刘封因此被孟达徐晃等击败。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
刘封是刘禅最大的威胁,不仅有军队,而且还有人脉;刘封死后,刘禅当之无愧的被立为刘备的继任者(那时候义子与亲生儿子地位一样,也是可以作为基业继承者的);至于刘备的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理和刘永,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出现。
9/5c88c05988f45.png"/>
至于刘禅,刘备一向看人很准,用人之才,难道真的是刘备看走眼了吗?其实纵观刘禅数次的表现,其实刘禅如果并不笨,如果好好培养的话,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e/5c88c0521f8d1.png"/>
可见刘备是下了功夫的,刘禅继位初期,根据刘备遗诏,由丞相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死后,刘禅大赦天下,任命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镇守汉中。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
公元235年,刘禅将杀了蜀中头号大将魏延的杨仪贬为庶民并迁住汉嘉郡,然后升蒋琬为大将军。后来武都氐王苻健请求投降蜀汉,刘禅将他们全部迁往广都居住。
240年,越隽郡当地夷人作乱,刘禅派遣张嶷前往平定叛乱,并对越隽郡进行开发,打通越隽郡与成都之间的道路。242年,大司马蒋琬大造舟船,准备沿汉水、沔水东下,攻取上庸等东三郡。
刘禅召集朝中大臣对此事进行商议,朝议以为,水路出兵虽然容易,但若是失败不容易撤退。于是,刘禅派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前往汉中对蒋琬进行劝说。蒋琬与费祎、姜维商议后认为羌胡人心存汉室,可以与其连结,于是又给刘禅上书。
这次刘禅同意了蒋琬的看法,就派遣安南将军马忠前往汉中传圣旨,封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连结羌胡的事情。马忠回超后,刘禅拜马忠为镇南大将军。
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
综上刘禅治国的种种,虽然并没有太过惊才绝艳,但也是一个能力非凡之明君,尤其是对夏侯霸的态度和宽慰之语,寥寥数语之间就让夏侯霸放下了一切担心,不可谓不厉害,深谙帝王之术。
但是刘禅也并非绝世明君,他也像很多其他的皇帝一样,在外官强势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用中官来平衡内外实力,导致宦官黄皓的掌权;最后也有人说,蜀汉在最后并非没有抵抗之力,刘禅为何力主投降?并且投降后还“乐不思蜀”?
c/5c88c0403d450.png"/>
这就要看蜀汉所处的环境了,内外交困是最符合当时蜀汉的环境的,北部曹魏实力强大,东部孙吴已开始堕落,且由于夷陵之战和强夺荆州,蜀汉和东吴已经是貌合神离的“盟友”了,中原人心归魏;蜀汉由于诸葛亮和姜维的多次北伐,已经民不聊生。
然后人总用“乐不思蜀”一事来评价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实在是有失偏颇了,刘禅,明知事已休的情况下,做一个安乐公,保命下半辈子,留下刘氏种子,才是首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