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653~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深得唐高宗与武则天宠爱。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天,太子李弘无意中来到了掖庭,忽然,从一个石屋之内传来凄厉的呼救声:“放我出去——”。李弘大吃一惊,从狭小的窗户望去,只见两位披头散发的女子在求救。一打听,原来是已故萧淑妃的两个女儿。
自从萧淑妃被武则天囚禁,其后又遭虐杀,她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受母亲牵连,被囚禁于掖庭近二十年,不见天日,度日如年。
李弘从没有听说自己还有两位同父异母的姐姐,见她们被折磨成这样,恻隐之心渐起。两位姐姐已年逾三十,均无婚配,难道让她们在石屋中孤独终老吗?
一向仁爱的太子李弘觉得她们实在太可怜了,立即向父皇李治上奏,请求老爸把两位姐姐释放出来,并允许她们结婚生子,过正常人的生活。
李治也觉得这样对自己女儿实在不够人道,便答应了李弘的请求,释放了两位公主。
说起太子李弘,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仁”字,他到底有多“仁”,这要从他的身世开始讲起。
李弘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儿子,嫡长子,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他最初的人生之路还算顺利,武则天当上皇后的第二个月,前太子李忠就被废黜,当时只有四岁的李弘被立为新的皇太子。
李弘是个优秀的青年,遗传了李治与武则天两人的优点:有仁有义,个性鲜明。他有李治的仁义心肠,却不像老爸那样优柔寡断;他也有武则天那种果敢,却不似老妈那样铁石心肠。
李弘在少年时代听老师郭瑜讲解《春秋左氏传》,当他读到楚成王的儿子商臣因争夺王位而逼死自己的父亲时,他厌恶地对老师说:“不忍闻,愿读它书。”
这孩子的内心纯净得跟水晶一样,眼里进不得一粒沙子。他反感书中以下犯上,血腥杀戮,说明这位太子没有此类野心,是个仁厚的正人君子。
这位郭老师也真好,他听从了学生的意见,让李弘改学《礼记》。学习《礼记》长大的孩子,懂得仁义道德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因为李弘的仁慈之心,唐朝很多士兵家属才逃脱沦为奴婢的命运。
唐高宗之时,唐朝频频发动对高丽、吐蕃和西突厥的军事打击,当时为了遏制逃兵,军队中制定了一套特别严格的惩罚措施。对于那些中途溜号的逃兵,若不在规定期限向朝廷自首 ,或者两次有逃跑的行为,一经抓获,就地处斩。
还有更狠的附加措施,逃兵被处死后,逃兵“家属没官”,一人犯罪,全家坐牢,妻子儿女一个都跑不掉,家产全部没收,男的为奴,女的为婢。唐军每次战斗结束,便开始清点人数,没见到尸体或者活人的士兵,一律按逃兵对待。
这种残忍的株连政策和有失公允的统计手段遭到了太子李弘的强烈反对,他给父皇上了一封奏折,力陈其弊,他还在疏奏中列举了一些意外情况。
比如:有的同志可能在野外被敌人活捉了,有的可能渡海作战时遭遇船沉人亡,有的虎胆英雄们可能深入敌后有去无回,还有的也许是因为生病而暂时掉队了……这些人不可能都按逃兵对待吧?
李治觉得太子说得有道理,便下令废止了这项不人道的连座制度,对逃亡士兵家属“免其配没”。
后来,李弘无意中见到了两个被囚禁于掖廷的姐姐,顿生怜悯之心,便上奏父皇,请求释放两位公主,并为她们选择合适的婚配人家,过正常人的生活。
武则天听说此事后,大为光火,史书记载:“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意思是说,武则天将两位公主许配给当日值班的保安。这两个保安太幸运了,早晨出门还是个站岗放哨的,晚上下班就成了驸马爷。
其实,不仅那两个保安是幸运的,两个公主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终于有了丈夫,有了家庭。虽然老公地位不高,但总比长年累月被幽禁要好很多。
不过,李弘给姐姐们送去了幸福,却给自己带来了灾难。正因为这件事,李弘失去了母亲的宠爱。武则天原以为李弘和自己一条心,哪知他却为仇人的女儿说好话。
这事发生后不到二十天,二十四岁的李弘便蹊跷死于宫中。
关于李弘之死,一直以来存在存在争议。《资治通鉴》上只记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而《新唐书·高宗本纪》中则说得更直接,有“天后杀皇太子”之言。
当然,如今有学者考证说,太子李弘是死于痨病,并非是天后所杀,并给出了确凿的证据。
不过,太子的死,武则天的却逃不了嫌疑,为何李弘早不死晚不死,偏偏武则天一生气他就病死了呢?
再联想到武则天对待其子女确实比较严苛,甚至是残酷,每个皇子和公主都是如此命运多舛,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唯唯诺诺、苟全性命,因此,太子李弘的死不得不令人生疑。
武则天作为女皇,堪称一代雄主,在他当政期间,文治武功,对大唐的持续繁荣作过一定贡献。然而,她为一个母亲,其形象却是如此不堪,她为了权力,屡屡干出不顾亲情的举动,让天下所有为人父母所不理解,这也是她历来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