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失败,真的是源于赵括的纸上谈兵?白起的答案让人意外?

长平之战的失败,真的是源于赵括的纸上谈兵?白起的答案让人意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根据史书记载,长平之战是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长平之战的发生,标志着战国走势的改变。最终的结果是赵军战败,秦国胜利。这次长平之战,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在这场战争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起坑杀了40多万赵军。其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赵国赵括,就是这位将领,直接的导致了赵军的失败,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都知道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仗打的就是经济,经济好的战备物资充足,补给源源不断,胜算自然大大提高,当时的经济实力方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和几代秦王的努力,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反观赵国的不思进取,虽说没有太大退步,可是和秦军比起来“一正一反,此消彼长”,差距自然就出来了,而长平之战最后发展成了持久战,长期的消耗战几乎拖垮了赵国的经济。

同时,还有说法认为,因为廉颇坚守不出,秦国大军始终难以彻底消灭赵国士兵,所以,秦国就让人在赵国散播“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的消息,当然,在笔者看来,赵括的身份,也是赵孝成王信任他的重要原因。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并且在阙与之战中击败了秦国大军。这无疑让赵孝成王心存幻想,希望赵括也可以像他父亲一样取得胜利。

大战结束后,白起说,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此军,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腹中无食,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这是赵括的本领。长平之战,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唯一的不同是,赵括死了,我还活着。白起未找到赵括尸体,只找到他的佩剑,留在身边使用,可见白起对赵括的佩服。

宋人周密说韩侂胄"身陨之后,众恶归焉,然其间是非,亦未尽然",此理同样适用在赵括身上。实际上,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回顾,可以推断,赵国的罹难,是由一系列的原因、失误所造成的,让一个人背起所有黑锅有失公允。因为,这根本就是一场必亡之战,唯一可以挽救的不过就是失败的轻重问题。而赵括,不过是后来者对于这场战争的一个解释,一个谬论!

d/5da9243972f10.png"/>

从这里也能看出,史书上所说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是错误的,因为从攻打齐国麦丘城就可以看出赵括不是以为鲁莽的人,而是一个会动脑子打仗的人。最后赵括是败在白起这个百战百胜的名将下,而不是败在其他人手里,这也不是很丢人。并且在长平之战周,赵括取得了秦军“士卒损伤过半”的战绩,也说明他确实是以为有能力的将领,只不过历史没有选择他而已。并不代表他没有真才实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