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战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仙李白对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这段历史所进行的艺术化表述。读到这两句诗时,相信人们脑海中都会浮现秦始皇派出秦军席卷神州大地的壮烈场面。
但实际上,秦国的统一远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从西北边陲的小国到威震天下的强国,秦的崛起之路可谓是十分艰难。
秦国原本积贫积弱,不被中原诸侯认可。但经历了商鞅改革、张仪连横游说等事件后,它终于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角。
崛起途中,秦国当然引起了其它诸侯的忌惮。于是东方的国家们为了避免唇亡齿寒,便搁置斗争,先一致对付秦国。尽管因为秦军的剽悍,导致"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但秦国还是曾经因为失利而导致统一大业被推迟,这其中最失误的一场战争,甚至让六国多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
白起是我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便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在这场与赵国的战争中,白起率领秦军创造了"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的惊人战果,这也直接导致各国对秦的态度转变为了惊惧。
此战之后,白起原本打算乘胜追击,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将其灭国,但宰相范雎则嫉妒白起的功绩而劝说秦昭襄王选择了与赵国讲和。
一番交涉后,双方商定赵国交出六座城池,来换取秦国的退兵。然而这时,赵国的虞卿却向赵王提出,与其拿出六座城池给秦国,让其更加强大后再来侵略,不如用六座城池换取与齐国结盟,联合其它诸侯一同进攻秦国。
于是,赵国便与齐国、魏国、楚国联合,并结好韩、燕两国,准备与它们共同抗秦。
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秦昭襄王见赵国不但不如约交出城池,还和其它诸侯联合,便十分生气地派出秦军二十万直取赵国都城邯郸。当时,白起病重到无法下地行走,所以昭襄王只好命五大夫王陵率领全军。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军,赵国老将廉颇拼命抵挡,而赵相平原君则是向魏、楚等国求援。
在赵人的众志成城之下,王陵率军作战到第二年却徒劳无功,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昭襄王再加兵十万,但王陵指挥不当,秦军士卒阵亡数万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昭襄王见状,本想改任白起为主将,但白起仍然以生病为由不愿赴任,他只好又派出王龁代替王陵。王龁带着十万援军投入战场,但仍然是难以取得进展。
不过,经历几代的积累,秦国国力还能勉强支撑这场战争,昭襄王再派郑安平率五万人、大量粮草支援前线。秦国以举国之力讨伐赵国,而以邯郸孤城苦苦支撑的赵国渐渐粮草耗尽,无奈之下,平原君亲自出使楚国,而其妻子则是写信责备和催促自己在魏国很有声望的妹夫信陵君。
当时,秦昭襄王警告其它诸侯,如果谁要帮助赵国,那么赵国灭亡后就会成为下一个被讨伐的对象,楚王、魏王都心存顾虑。不过,平原君最终靠着门客毛遂的英勇表现说服了楚王出兵十万相助,而信陵君则在收到信后偷出调兵用的虎符,挑选了魏军中八万精锐士卒前往邯郸。虽然成功请到救兵,但邯郸难以撑到救兵来到。
危急关头,平原君散尽家财招募了三千敢死队攻打秦军,并取得了"秦军为之却三十里"的优异成果,正是靠着敢死队的英勇发挥,魏国、楚国的军队终于及时赶到。在三国联军的夹击下,秦军只得撤军离去,而秦军一败,韩国也加入联军,与之共同收复了曾被秦国占领的韩、赵、魏城池。终于,这场邯郸之战以秦国大败告终。
根据推测,秦国在此战中损失惨重,士卒战死者高达二十万,粮草消耗不计其数,而城池则是失去多座。
此战之后,秦国不得不重新回到崤函以内休养生息。而让六国多存活了二十多年的说法,也正是出自于此。
邯郸一战不但极大的损耗了秦国的国力,也导致秦国短时间内难以对六国再形成太大威胁,可惜诸侯们没有抓住这一机会加强联系,所以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
除了上文所说的,其实秦国还有一项巨大的损失,那便是白起。
之前说到,秦昭襄王本想任用白起,但白起当时病重所以没有成行,后来王陵战败,白起仍然托病推辞,秦军逐渐开始战败后,昭襄王强令白起出发,但刚启程没多久,他又因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而将其赐死,一代名将就这样失去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