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元春省亲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大场面,是贾府败落前的最后一个高峰,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元春省亲是正月十五,这个日子代表的是满月,更是月满则亏的临界点。很明显,是不祥之兆,预示着贾府败落的开始。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暗示着贾府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

女人的直觉是最准的,而且,皇帝对元春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只有元春自己心里清楚,她隐约感觉到大事不妙。所以,省亲过后,才会给娘家送去一首谜底为“烟花炮竹”的灯谜。

用这种方式向母家发出红色预警,希望母家能有所防范,好自为之。然而,贾府众子孙只知道高乐,哪里能体会出元春的苦心?元春第二次预警,是让贾母去清虚观打平安醮。

她为何会安排娘家人去清虚观打“平安醮”?很显然是觉得危机四伏,心中惶恐不定,才会去祈祷平安。如果在宫中志得意满,圣眷正浓,她又何必多此一举?

再说了,宫中也会有诸如寺院佛堂之类的地方吧?比方《甄嬛传》中的宝华殿,就是专门祈福或超度亡灵、诵经念佛的地方。倘若是一般的祈福保平安,她自己在宫里做就可以了,何必要掩人耳目,让家人代劳?

元春的心愿,一不求姻缘,二不求病愈,自然是求“平安顺遂了”。如果真的感觉平安,他她是不会去“求”的。但凡荣国府里有一个机警些的男人,就应该意识到元春的行为反常,一定是在宫里遇到难解之事了。然而,贾府的人们却依然没意识到危险降临,照样骄奢淫逸,纵情享乐。

元春的第三次预警是死后给家人托梦,劝父母要尽早抽身撤步,图谋后路。只可惜,这次也没能引起家人的重视。元春三次拉响危险警报,都没能引起家人的警惕,可见也是活该贾家劫数难逃。

2、元春早就察觉到这次省亲不对劲儿了

与元春同时期省亲的不仅有元春而且还有其他两位妃子。然而,人家的娘家却早已提前获知消息。唯独贾元春这边迟迟封锁消息不见动静,这本身就很反常。

最初接到让贾政进宫的圣旨时,贾府上下一片恐慌,还以为是祸事。(这个预感倒蛮准的。)后来才知是元春封妃。这件事显得太过突兀和反常。正常情况下,贾府当家人的反应应该是错愕与不安,但他们却立刻喜气盈腮了。心还真大呀。

省亲的事也一样不按套路出牌。且看原文:

凤姐忙问贾琏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

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

看了吧,人家周贵人和吴贵妃娘家都要动工了,贾府这边还不确定能不能省亲,只有“八九分准。”

再看看省亲的时辰,竟是夜里。关于这一点,元春事后一定会与吴贵妃和周贵人做比较的。如果那两位也是夜里省亲,那自然没得话说。如果人家是白天堂而皇之的省亲,唯独到她这里却换成了夜里,元春的心情和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元春主动让贾母去清虚观打醮一事来看,那两位妃子的待遇肯定与元春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元春才会忐忑不安,用打醮来保平安!

更过分的是,皇帝如果让元春夜里省亲,就该直接说明白时辰。而他却偏偏不说,让贾府的人白白等了一整天。这是人干的事吗?大家从五更天就起来列队迎接,最后得到的消息却是“晚上七点以后才能来”。这不是蓄意折腾人么?而这个恶意满满的始作俑者,就是皇帝。除了皇帝,也没人敢这么肆意戏弄荣国公的家属们。继续看原文: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幕挡严。正等得不耐烦,忽一太监骑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这件事,怎么看都像是故意的,既然是晚上才来,你倒是早说啊!干嘛让人家白等一整天?贾母那么大岁数了,站一天是个什么滋味?

更何况,夜里回娘家是极不吉利的,更别说是正月十五了。关于出嫁女儿回娘家的禁忌,古代有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出嫁的女儿在娘家过年或十五的时候,晚上点灯前是要回婆家的,根本不可以看娘家的灯。

而元春呢,以她回家的时辰,不看娘家的灯如何见面?难道摸黑说话?

综上所述,皇帝就是故意刁难和差别待遇,让元春无形中感觉到压力与耻辱。所以,元春意识到了帝王的恶意后,也意识到了危险来临。

因此,她才说“这会子回去,还不知多早晚再见呢!”元春的潜意识里,这次省亲就是与家人永别,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团聚。也是临死前的道别,仅此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