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与吴广曾一起出生入死,为何吴广会被陈胜算计杀害?

大家好,说起陈胜和吴广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我们所开始了解陈胜和吴广的故事是从他们大泽乡起义开始的。当时他们到大泽乡后,接连大雨挡住了要去的道路,按照秦律,应当斩首,他们便发动戍卒起义,打着"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准备反秦。

按理说,陈胜和吴广这可是过命的交情,毕竟没有吴广的人脉和谋略,陈胜起义的想法可能早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吴广一人之下的重要地位,最后怎会沦落到被算计杀害的下场呢?

如果说死在君主的剑下是可悲的,那死在同盟者的剑下应该是最可悲的事情了。对于起义的吴广来说,虽然没有死在秦军的手里,却逃不过部下的刺杀,临死前还得了一个无厘头的罪名:不知兵权,不可与计。

而田臧才是真正能配的上"不知兵权"四字的人。他杀了吴广是错的第一步,而他不知道的是,带着精锐部队跟秦军面对面对抗更是大错特错,完败的结局也是毫无悬念,史料中用"与战,田臧死,军破"这七个字就总结了这个战役。

这样看来,田臧这个小人物不仅胆大到刺杀吴广把他的首级献给陈胜,甚至"不知兵"的他因此升任上将掌握了部队的兵权,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在完成一项命令,可见如果不是陈胜的授意,一个部下岂会如此狂妄,也不知道当时陈胜是怎么想的,一支精锐部队就这样被秒杀了。

为什么陈胜非杀吴广不可?在《史记》中就有答案,当吴广知道了太多事情后就应该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说不该说的话,事实证明,最后他就是死于自己的嘴。

我们在高中文言文中学过《陈涉世家》,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不禁疑惑,当时的司马迁未在场,为何描述的画面如身临其境一般?不管是讨论计谋的对话,还是人物的神态动作,怎会如此清晰明朗?难不成司马迁躲在暗处不成?

这种说法也只是玩笑罢了,不管是时间还是地理位置通通对不上,难道说是陈胜自己说的吗?像他这样聪明的人肯定不会自爆行踪,那到底是怎样得知的如此清楚呢?仅剩一种可能就是因为吴广。

陈胜是肯定不愿提及以前的事情的,他好不容易利用起义设立的"君权神授"形象的计谋,怎么会随便戳破呢?而这所有的计谋,只有他与吴广两人相知,却没想到秘密已经变得人尽皆知,陈胜的怀疑逐渐的增加,解决吴广那已经是必然,什么"苟富贵,勿相忘",他连吴广都杀了,吓的老朋友们赶紧东奔西窜,谁都不知道自己哪天也就不在人世了,就这样陈胜的人设也就崩塌了。

陈胜的疑心病最终是战胜了两人的友情。就算是过了命的交情又如何?在当时的年代,陈胜自称为王后,两人的位置就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吴广仅仅是臣子而已。当产生分歧的时候,陈胜认为自己已经掌控不了吴广了,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疑心病的作祟,最终对吴广失去信任。

陈胜的骄傲自满造成大泽乡起义失败的结局。他随意的杀戮部下,致使众叛亲离,失去民心,再加上没有作战经验的他,又怎能取得对抗上的优势?连带头起义的人都如此,跟随者更是没有起义的欲望了,在士气大落的情况下,跟秦军的正面硬刚只会输的惨不忍睹。

这样看来,陈胜除掉吴广是一个必然事件了,果然,在领导跟前做事,就要少说话多做实事,小心祸从口出。不管是多好的关系都应该保持一个"度",会做事更要会做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