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竹林七贤”很怪?他们到底怪在哪里?

“竹林七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竹林七贤”是中国文人一道很独特,甚至有些诡异的风景线。这七人都喜欢搞怪。不过因为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竹林七贤”的搞怪被理解为反抗司马家族的黑暗统治,因此境界上被拔高了许多。

“七贤”之中,嵇康形象最为正面,而一直热衷于做官的山涛比较负面。偏偏这两人关系极好,尽管嵇康写过《与山巨源绝交书》,临刑前他依旧对儿女说“巨源在,汝不孤”。可见,在嵇康看来,山涛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值得托孤。

论及嵇康、山涛两人的人生之路,山涛其实更为可取。山涛虽然积极追求功名,但为官清正,能在污泥浊水的环境下洁身自好。县令袁毅曾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知道袁毅肯定不会只向他一人行贿,立即举报就会得罪一大批官员,于是暂且收下。后来袁毅获罪,招供了所有行贿情况,山涛这才上交那一百斤丝,丝上积满灰尘,印封完好如初。乱世之中,保全自己之余才能有所作为,这点山涛做得很出色。

与山涛相反,嵇康彻底不与司马家族合作。他的死,由吕巽而起。吕巽这厮,心如蛇蝎。他见弟弟吕安的妻子貌美,便起了色心,找机会奸污了她。事后吕安要告吕巽,原本理所当然。可是嵇康作为他们兄弟俩共同的朋友,居然出面替吕巽说情,最后不了了之。之后,吕巽反过来诬告吕安对母亲不孝。嵇康出面替吕安作证,由此被司马氏抓住把柄,最后遇害。嵇康被杀,是早晚的事。不过由这样一件事引发,实在有损形象。从嵇康处理与吕巽的关系,看得出他并不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嵇康的价值,只是在于树立了读书人的精神丰碑,其傲骨值得尊敬。

在竹林七贤中,阮籍最为不幸。不想与司马氏为伍,却迫于淫威不得不做官。想要借酒装疯消极避世,最终却不得不为司马昭写下“劝进文”。阮籍的一生,活得最为憋屈。他代表着“七贤”中的大多数,想叛逆但又惜命,看似名士风度,实则窝窝囊囊,一事无成。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另类,他十分贪财。当荆州刺史时,曾动用部下为自己修建宅院,结果被免职。山涛当官两袖清风,王戎最后却成为京城屈指可数的富豪。有人替他辩护,认为他这是“自污”,为的是让司马氏因此看扁他。可是他自污保全了自己,老百姓却得供养着他这样一个贪官,他能算一个正面人物吗?这种自污当事人很受用、很实惠,后世倒是有不少文人乐意效仿王戎。

竹林七贤,总体而言反映出了中国文人某些特性。要想特立独行,但往往缺少勇气或者实际能力。那些搞怪之举,有时候很像是遮羞布,遮住一些怯懦而已。

古代收养孩子有优惠:免徭役

我国是收养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据有史可考,夏代就有了收养的事例。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倡实行奖励收养孤儿的政策。凡百姓收养一个孤儿,免征一个儿子的徭役;收养两个孤儿,免征两个儿子的徭役;收养三个孤儿,尽家无征。后来,历代皆有收养子女的事实。如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士五甲无子,以弟子为后,与同居。”《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被曹腾收为养子。从唐代及至明、清各代律例,都设有立嗣制度和乞养幼儿的完备的法律规定。凡无子家庭,可立同宗侄子为嗣,以延续后代,承继宗祧。对三岁以下的孤儿、遗弃儿,应恤孤乞养,收为义子,但不得为嗣。这对封建宗族制度的维护和发扬扶孤携幼的传统道德风尚,起到了一定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