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上官婉儿,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出身卑贱却才能兼备
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风疾发作,头晕体虚,处理政事力不从心,逐渐将政权转交给当时的皇后武则天。在武则天还是昭仪的时候,唐高宗就已经发现了她在政治方面的才能,曾经唐高宗出谋划策为他从“关陇集团”中突出重围。
他的立后诏书中也写道:“……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意思是立武则天为皇后,可以在政事上辅佐我。武则天在政治上呼风唤雨,逐渐得心应手,反而让唐高宗有压力了起来,在武则天的衬托下,他感到相形见绌。
于是召来上官仪商谈此事,上官仪是个典型的儒家子弟,伦理规则那一套早就烂熟于心,也早已看不惯武则天在朝堂上牝鸡司晨的作为,虽然没有极力上书反对,但是不说不代表没有想法,在唐高宗召见他时就立刻进言道:“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这可正中唐高宗下怀,立刻将诏书的起草交给上官仪完成。结果这事被武则天知道了,唐高宗立刻就将上官仪给出卖了“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后面的事情似乎就顺理成章了起来,上官仪因为被人检举最后连带着儿子上官庭芝一同被处死,导致家道中落。
上官婉儿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出生的,无奈之下只能和母亲入宫为婢。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她的母亲并没有放弃对她的培养,所幸上官婉儿也天资聪慧,十三、四岁就能博古通今,文采十分出众。
武则天在朝堂上能够如鱼得水,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能够任用贤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听说了上官婉儿的才能后召见她并当场询问了一些问题,上官婉儿对答如流,不卑不亢,态度淡定,从从容容。
于是在武则天正式登基的第二年,她将诸如起草诏书和批阅奏章这样的琐事都交给了上官婉儿来处理,上官婉儿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在武则天身边尽心辅佐。
当然对于这件事历史上稍微有些争议:有人认为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是忍辱负重,甚至多次刺杀武则天未果,武则天还大发慈悲得不加追究,于是上官婉儿才尽心尽力地侍奉她。
其实此种猜测有失偏颇,武则天是个因为上官仪上述废后就能将他处死的人,如果上官婉儿真的多次刺杀她,那么武则天根本不可能还将她留在身边,甚至赐她更大的权力。
从罪臣之女到引领文风的女尚书
上官婉儿从一出生便被打上罪臣之女的烙印,凭借着自身的天赋与努力成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但其实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顺利。
有一次上官婉儿在宴席上和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眉来眼去被武则天发现,触怒龙颜,本来武则天一怒之下要把她处死,却还是念及其才情不忍赐死,而是退而求其次地施了黥型,在脸上留下了疤痕。但是后来上官婉儿在留有疤痕的位置上绣了一朵梅花,变得更加美艳动人,甚至引领了一股梅花妆的潮流。
前文提到过,上官婉儿从小便被母亲严苛要求熟读诗书,在诗词方面的文风颇有爷爷上官仪的味道。
在中宗年间,因为其女尚书的政治地位,“上官体”逐渐成为创作潮流,深受上流社会诗人喜爱。在成为尚书后,上官婉儿设立了修文馆,与前来学习的文人雅士写诗赛诗,大力开展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她在书法上也有极高的造诣,模仿他人字迹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我认为这和她在孩童时期她的母亲就让她学习各类诗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回头看中国历史长河,上官婉儿是为数不多称得上名号的女官,在武则天时期和李显称帝的年间专门负责皇帝的诏书起草工作,尽管没有明确的册封官职,却是真正意义上手握实权的“宰相”,无论如何都称得上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何为巾帼不让须眉,上官婉儿就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才情上,她不输男子,十几岁便能因为当着武则天的面儿对答如流而得到她的赏识,十几岁就能写出《剪彩花应制诗》,其观察之细致,言语之具象,措辞之精准,让许多人都自愧不如。
在成为了尚书后,上官婉儿又成立了修文馆,聚天下文人雅士通过作诗的方式选用人才、品评诗文,进一步引领了当时文坛的风向,对于当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政治上,她不输男子,从武则天身边的只是负责起草诏书和批阅奏章的内舍人,逐渐获取武则天的认可和信任。在登基后将更重要的职务交给她,在武则天身边侍奉长达二十七年的上官婉儿耳濡目染,比很多人都有手段有谋略。
因为武则天她家道中落,却也能因为武则天重新登上高位,甚至可以说权倾朝野。
首先她辅佐武则天开创盛世,因武则天看中其才能能够免去死刑;其次在唐中宗复辟时,还给予她起草诏书的权利,深得唐中宗的信任;在太平公主的势力日益强大后,她又开始依附公主。
由此就可见她极高的政治才能,这并不是墙头草,而是在一定的政治思考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上官婉儿的传奇人生,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风光,甚至很多事情只能叹一句无奈,无奈于祖辈的过错导致家道中落只能入宫为奴,无奈于要想在武则天的身边拥有实权,必须忘掉祖辈恩怨做到识时务者为俊杰。
无奈于政治朝野更迭的速度,无奈于自己终究沦为皇权争斗中的牺牲品,无奈于穷尽一生为朝堂贡献青春,却还是没能为自己谋得一寸生存的净土。
宰相张说对她有极高的评价:独使温柔之交渐于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自古以来唯有上官婉儿值得此等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