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汉粮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劫粮道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屡见不鲜的战术,特别是在东汉末年,更是如此频繁地使用这一手段,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军阀谁也丢不起军粮。
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培植势力无非就一个字——抢。
抢人、抢粮、抢地盘。
这些都比较容易理解,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时期,什么名分地位、诗词歌赋、古玩字画等等非物质上的东西那都是虚的。一切凭拳头说话,成王败寇,谁的实力强谁便是老大。
而所谓实力就是兵多将广、粮食充足、以及地盘大。其中粮食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甚至可以讲是“得粮食者得天下。”
首先当兵的得吃饭吧,不然兵再多,你也没办法生存;而抢地盘的目的也是看中这个地方的资源,不仅仅是大家所认为的人口,还有产粮的土地。
比如三国第一帝袁术,其实他地盘并不大,但淮南是出了名的富庶,号称鱼米之乡,人口多,粮食足,这是其当初胆敢当出头鸟称帝的最大倚仗。再比如诸葛亮北伐,很大程度上就是输在粮食上。由于蜀道崎岖,运粮极其费力。因为粮草的制衡,诸葛亮根本无法长时间远距离的奔袭,最终只能是望陇兴叹。
还有东汉末年的很多战役也是因为火烧粮仓,因为粮食供给被劫而溃败的例子,例如官渡之战,袁绍的谋士许攸在曹操粮将尽之时投靠曹操,以至于曹操在突袭乌巢之后逆转局势,使袁绍大败。
以曹操同袁绍的官渡之战为例,对阵双方的粮食都很紧张。袁绍不顾河北经济调蔽的现实,横征暴敛凑足了七八万人马的钱粮,孤注一掷地帅10万军队倾巢南下;而曹操粮草也不算充裕,早在之前与袁术的战争中,曹操就因为粮草不济而向军需官“借人头”,以军需官为挡箭牌将士兵口粮减半,争取了时间,待到催发的军粮送到了军中,才一鼓作气地打败袁术。
曹袁两军在官渡形成对峙之后,袁绍多次派遣精锐轻骑包抄、切断曹军官渡大营的后方粮道,焚毁了曹军的大量粮草,最后曹军只好采取集中运输和重兵护送的办法,这才把1000车的粮草运到官渡前线,缓解了曹军的粮食危机。但由于损失巨大,此刻后方的许都已经没有存粮可运了。袁绍军的日子也不好过,曹操报复性地袭击了袁军的粮道,其中曹仁和徐晃就分别烧毁了袁军数千辆运粮车,袁军官渡前线的存粮也下降到了很低的水平。
但袁绍的最后一次补给正在路上,而曹操已经无粮可补,这种形势对曹操可谓千钧一发!恰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前来投奔曹操,带来了袁绍运粮队的位置、护送兵力等重要情报,这对曹操来说太重要了!难怪他出营迎接许攸时激动得连鞋子都忘记穿,出奇兵偷袭乌巢时还要自己亲自带队。
偷袭成功后,袁绍军果然瞬间崩溃。由此可见,粮食对三国时的各路诸侯意义重大,一旦粮道被袭扰破坏,前方将士的饮食就会无以为继,而溃败也就近在眼前了,因此,粮食是万万丢不起的。
总而言之,粮食对于三国群雄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汉末三国时期人们的生活非常困苦,连温饱都成问题。东汉自黄巾起义起便战祸连年,大小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大量流亡。战火的破坏加之劳动力的匮乏使得三国时期的粮食供应十分紧张。
那么三国军阀是如何保证粮食供应的呢?
首先还是一个字——抢。
首要目标是抢官仓,其乃是东汉朝廷的国家储备,数量最为庞大。当初董卓之所以祸乱中原,其不仅仅是因为占据了京城,控制了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因为其西凉军强大的战力保证。而他们吃的粮食,便是董卓通过朝廷所控制的官仓。
无独有偶,袁绍占据河北,实力庞大,其也是因为那里的官仓余粮颇丰,帮助其在短时间里拉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那没抢到官仓怎么办呢?那便到周围的农村,扫荡百姓的庄稼,过着“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的强盗生活。其名为兵,实则为匪。这样的人大都是小军阀。
当然,也不是只有抢这一招。
还有比较温和一点的,那就是和地主豪强合作。众所周知,东汉时期,其实就是一个地主豪族作主的时代,这些人占据着大量的耕地,有着丰厚的钱粮财富。而天下动荡,这些地主豪族们往往也会站出来与军阀合作,以求保全自己。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这些军阀的投资人。
比如说周瑜,他们周家虽比不上袁绍兄弟的四世三公,但也是当地望族。当初孙策起兵,周瑜散尽家财,凑齐了军马粮草来投,帮其打下了江东基业。再比如曹操,他如果不是陈留的一众亲族资助,哪能拉起军队来?
但即便如此,袁绍的军队在河北也不得不靠桑椹过活;公孙瓒的士兵要靠树皮果腹;刘备当年逃亡,军中“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曹操和袁绍甚至都曾公然把普通百姓称作“菜人”。
因为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终究会入不敷出,没办法,存粮终有吃完的一天。
如此一来,各路军阀的割据混战就成了竭泽而渔的行为,他们之间每进行一次战争,就要在自己的地盘上搜刮尽可能多的粮食充作军粮,一旦这些军粮被对手抢夺或者焚毁,就很难再得到补充,而为吃口饱饭而参军的士兵们必然会斗志全无、作鸟兽散。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只有自己种地。
所以曹操在北方初步稳定之后,便兴修水利、四处屯田发展农业生产,连曹操手下第一大将夏侯惇都去屯田了,被称为屯田将军。
曹操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可以得出特点是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按军事编制组织流民耕种;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制的实施,让粮食连年丰收,解决了曹操粮草不足的后顾之忧,还争取了大量的人口,使他最后能够顺利平定军阀混战局面,统一北方
曹操当初为了推行农业,甚至出台了“践踏麦苗者杀”这样的严苛条令。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曹操在行军途中,因为马匹受惊,载着他奔入麦田,踩踏了大片麦苗。曹操刚告诉别人踩踏麦田就要斩首,现在自己不慎踩踏了麦田,这可真是打脸名场面。
用曹操的话说就是:“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
当然了,曹操肯定不会被斩首,他还借机好好的表演了一番,笼络人心。
当时曹操抽出佩剑准备自刎,被众人拦住。曹操对自己依旧不依不挠,想出了一个“割发权代首”的办法。并使人以发传示三军,说:“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总之在曹操的大力发展下,逐渐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应,以至于彻底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它不仅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还为后世开创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效仿
当然了,这更多也是因为天下局势逐渐的稳定下来了。赤壁之战后,曹操不再闹腾,安心北方积蓄实力。战争少了,那么接下了自然便是休养生息,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