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孙权称帝迁都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孙权为何要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南京呢?
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建立是在孙权229年称帝才开始算起的。曹丕与刘备都早过于孙权多年就称帝,孙权的实力并不亚于刘备,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孙权没有称帝呢?曹丕在上北方称帝,刘备在西边称帝,按照常理说二人称帝后,孙权也应该找个借口称帝,毕竟他也是拥有广阔的土地,以及战将、大都督。
本人认为在夺取荆州后,他是有称帝的想法的。毕竟那时候的孙权才是实力最强盛的时候,可是由于东吴在夺取荆州的同时,他们还杀了从樊城败退而归的关羽。孙权当即认为应该迁都武昌。武昌是荆州的前线,这样的做法有些像天子守国门。他的猜测是没错的,在仅仅两年之后,刘备便率领军队来为关羽报仇。
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与刘备会猎于猇亭。三国最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两军的最高统治者,都出现在了这场战役中。只不过刘备前期获得的巨大优势,就因为他的一个错误决定全部葬送。在猇亭大败后,刘备便直接去了永安,他都没有脸回成都。不久之后,悲愤交加而死,在临终前将蜀汉的大权交给了孔明与李严。
当时孙权想要将都城迁到武昌的时候,很多大臣都死死地劝诫。认为:那是前线战场,将都城搬到那里,若是失败了,都城被夺下,东吴是不是就直接灭亡了呢?可孙权不怕,他认为这样能够鼓舞士气,大臣说不过孙权,只好同意。不过,不论怎么看孙权这个决定都是对的。刘备病死后,孙权便开始准备称帝。
当然孙权称帝的因素也并不是全部源于刘备过世,他当时已经击败了曹魏、蜀汉两大政权。蜀汉在猇亭一战后实力大减,短时间内并不会有实力再去发起对吴的进攻,加上孔明是亲吴,在此次战役之后,孔明当即派人去重修友好,孙权在得了便宜,自然是会同意孔明这样的做法。
公元228年,曹魏派遣大将军曹休去攻打东吴。“石亭之战”爆发,吴军大都督陆逊非常的聪明,利用计谋又一次成功的打赢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曹魏也受到了重创,孙权相信在短期内,曹魏是不会发兵继续攻打吴国的,加上战后曹军大将曹休病逝,诸葛孔明也北上占领了武都、阴平。
孙权是非常明智的,他在公元229年也就是黄龙元年称帝。将自己的父亲追封为武烈皇帝,母亲为武烈皇后,长兄为长沙恒王。至于在追封上孙权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对于父母亲的追封是没有问题的。可按照司马炎对其祖父、伯父、父亲的追封全部是皇帝,可孙权却将兄长封为王。这样的做法是令人费解的。
不过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孙策的儿子长大后,被孙权封为吴侯。这个称呼是恰到好处的,其一不会对自己的统治产生威胁,其次若其父为帝,其子是不是也该封王呢?封王有自己的属地,孙权想要称帝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不了解自己的侄子会不会背叛自己,如果不封更有可能会引起天下人的异议。
孙权在武昌称帝后,立马将都城迁回南京。本人对此的解释是:荆州前线已经大定,孙权没有必要继续去采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做法。既然曹魏与蜀汉短时间内不会对荆州造成威胁,那么都城在武昌的意义何在呢?南京是一块风水宝地,虎踞龙蟠。是很有帝王之气的一块地盘。
南京的水陆交通是十分方便的,有利于出兵以及控制孙权旗下的所有的城镇。首先前线无战事,南京还很利于孙权控制城镇,这是何乐而不为呢?孙权是三国时期迁都次数最多的皇帝。他将开创多个政治中心,能够随时迁都且经济不受很大的波动,足以能够看出孙权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皇帝。
总结:
孙权每次迁都都有自己的用意,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在三国中的君王是顶尖的,当然还有预知危险的能力,从夷陵之战爆发前,孙权迁都武昌就能够看出。孙权就能够料定刘备一定会为了关羽报仇直接攻打东吴的,当时朝堂上还有很多谋士认为,击败关羽的是曹魏。而且蜀汉有孔明在他们一定会劝诫刘备去向曹魏发起进攻的。可孙权却认为按照刘备的实力他是不可能打败曹魏的,因此刘备想要报仇只能进攻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