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个以“杀人为乐”的暴君,也很关心底层民众的生活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暴君有很多,尤其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可以用“盛产”“多产”之类的词语来形容。

但那都是些转瞬即逝的割据政权,普通老百姓想记也记不住。

以吴晗为首的很多人指称明朝洪武帝朱元璋是暴君,由于朱元璋是大一统王朝的皇帝,而且是开国皇帝,还当政了二十多年,名气实在太大了,很多人都记住了这名字。

而吴晗等人编排给朱元璋残暴杀人不眨眼的故事,那真是三天三夜也掰不完。

朱元璋不是出家当过和尚,做过叫花子吗?

据说,有人不小心提到了“僧”“光”等字眼,他二话不说,马上拉倒放血。

他的皇后不是没有裹小脚吗?

湖南街头有人画了个大脚婆娘的画像,他一句话,“湖南街杀”——执行旨意的官员听成了“湖南皆杀”,好家伙,湖南全省马上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手段比张献忠屠四川还干脆利落。

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患上了背疽,是忌吃鹅肉的。

朱元璋让人蒸了一只全鹅赐给徐达吃。徐达委屈万分,流着眼泪把鹅肉吃完,毒发而亡。

这真是杀人不见血!

朱元璋的另一个大将常遇春惧内,朱元璋就恶作剧地把常遇春的夫人给宰了,除去毛发,清去内脏,煮成汤,笑嘻嘻地请常遇春享用。

结果,常遇春吓成了癫痫,很快挂掉。

朱元璋还有一个大将,名叫蓝玉,朱元璋把他给弄死了,还剥下他身上的皮,送到全国各地巡回展览。

蓝玉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他的女儿嫁给朱元璋的儿子蜀王朱椿。蓝玉皮展览的最后一站就是蜀王朱椿就藩的四川成都。蜀王夫妇把蓝玉皮收好,放在王府端礼门城楼上,这一放,就放了差不多三百年,后来落入了攻入四川的张献忠的手中。

想想,也真让人惊叹,蓝玉皮的保质期还真长,在漫长的岁月里,居然风不侵、雨不蚀、虫不啃,完好无损。

朱元璋还有很多大将、功臣,不能一个个弄,就干脆整了个一锅烩,骗他们入庆功楼,一把大火烧成灰。

这还不算什么,在胡惟庸、蓝玉两案中,朱元璋大开杀戒,杀红了眼,前后共杀四五万人。

……

朱元璋杀人劣迹斑斑,让人闻之色变。

但是,细考明初各项惠民政策,却让人大吃一惊,感到不可思议。

明朝之前的元朝统治是非常黑暗的,把全国搞得民不聊生。

而经过元末农民起义烽烟的燎原、燃烧,更加是山河涂炭、大地疮痍。

暴君朱元璋愣是在这样的废墟中崛起,短短十几年时间,就把国计民生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民生产力也蒸蒸日上。

奇怪的是,这个以“杀人为乐”的暴君,还很关心底层民众的生活。

在执政期间,他不但沿袭了宋代开创的漏泽园和惠民药局这两大福利机构,还首创了世界第一批养济院。

漏泽园的用途是通过政府开设免费墓葬地,以供孤苦无依的贫民死后有过葬身之处。

惠民药局呢,是以成本价面向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服务。

养济院的功能是收养穷人、乞丐、残疾、老人等的场所。

朱元璋放话说,只要是无家可归者,或者没有了生产能力,都能住进养济院。.

在养济院里,每人每月都得到大米三斗、库布一匹。如果遇自然灾害的情况,对于无家可归者,政府也从养济院里免费提供稻种耕牛,并赐一定田产。

由此,养济院不单单是养老院,还是一座大型的人道主义收容机构。

也不难看出,举办这样的福利机构,政府是要投入大量钱物的。

从这一点上说,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多少国家能做得到。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体贴和关心弱小呢?

无疑和他的身世、经历有关。

朱元璋于洪武十一年四月亲自提笔作有一篇《御制皇陵碑》,里面详细描述了自己童年的悲惨生活。

为了大家阅读方便,我对原文的字句做些改动,若干段落如下:

昔年我父,迁居此地,艰辛务农,朝夕旁徨。

俄尔天灾瘟疫四起,亲人相继遭殃罹难。

父亲死于六十四岁,母亲亡于五十九岁,长兄先死,合家守丧。

我家雇主刘德见死不救,既不肯给我们一块以供埋葬,还呼叱催债,邻里惆怅,家里伤心。

所幸刘德的兄长刘继祖大发善心,慷慨施舍了一块墓葬地,家人才得以入土。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二哥年少体弱,无以为生,长嫂携带着侄儿,哭着回了娘家。

久旱无雨,蝗灾泛滥,里人缺食,草木为粮。

我与二哥核计,商议前途,二哥说离开此地,各度凶荒。

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

同乡汪氏老母,替我筹量,备好香火,送我入空门礼佛,成为了僧房小沙弥。

在寺中居住未足两月,寺主封仓,众僧各自为计。

云水飘飏,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文字是如此质朴,读之却让人撕心裂肺。

而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也丝毫觉察不出朱元璋会忌讳人家讥讽他当过和尚、讨过饭吃。

洪武七年,朱元璋有感于自己苦难的过往,曾颁发《存恤诏》,诏天下有司“当会居存眷使不失所所有存恤事宜条列于后”。

对于发善心施舍墓葬地安置自己家人的刘继祖,朱元璋也有情有义,当上皇帝后,准备厚报于他。哪料,刘继祖夫妻已不在人世。

朱元璋悲伤无限,下了一道《追赠义惠侯刘继祖诰》、一道《追赠义惠侯夫人娄氏诰》,将夫妻追赠为义惠侯和义惠侯夫人。

朱元璋晚年作有一首《思亲歌》,追思自己的父母兄长。

他也因此由己及彼,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思想推广,除了开设养济院收容老人,还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各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

朱元璋发布明文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子女,朱元璋要求官府给予从精神到物质上的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

也由于朱元璋带起了这个头,明朝历代皇帝都贯彻执行他的惠民政策、惠民理念。

在明朝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中,还记载有万历元年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

仅仅一个县的养济院,就收容了差不多两千余人,可以推想大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安置鳏、寡、孤、独、残的数量是何其之巨!且从明初到明末,养济院是一直都在运作。

被称为中国第一等暴君的朱元璋,却做了这世界第一等善事,到底是他的人格分裂,还是世人对他有什么误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