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常出现的“八府巡按”,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在经典戏曲小说中,主人公蒙冤受屈,若想实现惊天大逆转,必有两个神操作:要么冒死上京告御状,要么八府巡按下凡尘。

星爷的经典喜剧片《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饰演的候补知县包龙星,为了帮助蒙冤的秦小莲,经过无限努力,被皇帝任命为八府巡按,智斗方唐镜,压服刑部尚书和水师提督,最终为秦小莲平反昭雪。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每当康熙等人身陷困境,八府巡按于世龙便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惩恶扬善,化危为安。

深受百姓爱戴和观众欢迎的“八府巡按”,究竟是一种什么官职呢?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官职。不过,艺术源于生活,八府巡按的历史原型究竟为何呢?

戏曲小说中的八府巡按有两个特点,有正义感,有权势,品德和权力二合一,才能老虎苍蝇又打又拍。小说中八府巡按又常以监察官吏,为民请命,断狱平反为己任,我们不妨从古代官制中的监察系统去寻根究源。

监察制度古已有之,秦汉时的御史制度,汉武帝始设的“十三刺史部”,唐时便有挑选官员巡按地方的记载,巡按地方官吏及民风民俗,明时御史巡按制度趋于完善。这种制度,目的是监督地方官吏,了解地方民情,化解社会矛盾,最终达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

洪武年间,朱元璋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罢丞相,废中书,六部直属皇帝。撤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废御史台,设督察院。裁撤相权,分散军权,加强监督权,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的措施。

督察院作为明朝的最高监察机关,类似于如今的中纪委和监察部,有监督、弹劾和建议之权。监察百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对于广袤的国土和地方官僚,自然也必须予以监督控制。

于是督察院便组建了一批监察御史队伍,定期向地方各省道派遣。上至地方三司首长,下至普通官僚,乃至马政、盐政、茶政,均在其职责范围之内。这些人代天出行,巡按地方,又被称为巡按御史。说到这里,有点八府巡按的味道了。

和文学作品中手捧圣旨、身背尚方宝剑,动辄三堂会审的八府巡按不同,各省道的巡按御史,其职级仅为正七品,妥妥的处级干部。但其毕竟代天巡狩,皇帝近臣,位卑权重,上下官僚通吃。虽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之权,但动辄抬闸刀杀人这类戏码,要求就过高了。

明时各省大多下设八府,如四川下设成都、重庆、夔州、保宁、顺庆、叙州、马湖、龙安等八府;河南下设开封、归德、河南、南阳、汝宁、彰德、卫辉、怀庆等八府;福建、广西、贵州亦然。朝廷委派的巡按御史巡查一省,文学作品借用其名,改称“八府巡按”。

一省多为八府,下面若有百乡千屯,八府巡按倒也可称百乡巡按、千屯巡按了。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这是文学与现实的一次诡异碰撞,一次奇妙的巧合,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古代官制中,有三公之太师、太傅、太保。有九卿之光禄勋、太常、太仆、大鸿胪、卫尉、廷尉、大司农、宗正、少府。有三省之中书、尚书、门下。有六部之吏、户、礼、兵、刑、工。又有朱元璋时期的前、后、左、右、中之五军都督府。还有清时恰巧掌管京城九门之九门提督。

这些设置,既是基于现实的政治需求,亦表现出中国古人对阴阳天地人的理解和眷恋,对数字的崇拜。加之古人的政治智慧和文学作品的渲染,才塑造出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九门提督以及“八府巡按”。

历史上的巡按御史位卑权重,小说中的八府巡按正义清廉。这种人物设定,其实是百姓对为官者清廉公正的期待,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是面对现实困局,所塑造出来的完美精神世界。

真实世界毕竟复杂多变,有一个人就看得很清楚,此人便是兰陵笑笑生。在其所著《金瓶梅》中,便刻画了一个监察御史或八府巡按的反面典型,穷小子蔡蕴高中状元后,即拜当朝太师蔡京为干爹。在其担任巡盐御史时,与西门庆相识,展现了其贪酒好色的本性,与西门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帝制时代,虽也有为民之举,终究摆脱不了其皇权和人治的底色。只有到了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八府巡按”才有其蓬勃生长之土壤,施展才能之舞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