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儒学家、经学大师的郑玄,他的身上有哪些典故?

郑玄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郑玄非常的感兴趣了,那么这个郑玄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有什么样的典故呢?还有这个郑玄的代表作又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慢慢的解析了,有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

郑玄简介

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 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郑玄典故

郑玄曾拜马融为师,学习算学,三年没有见到马融的面,马融只是让他的一个学得较好的学生教郑玄而已。

一次,马融计算浑天算的不符合,问他的弟子们,没有一个能算出来的。有个弟子说郑玄能算。马融立即将郑玄召来让他计算,一转眼的工夫就算出来了,大家都既感到吃惊又佩服。

等到郑玄学业学成后辞别老师回归故里时,马融心里忌恨郑玄。郑玄也怀疑有人追赶他。于是坐在一座桥的下面,将穿着木屐的脚放在水面上。马融果然用式这种卜具推算出他离去的方位,带领人去追杀郑玄。看见郑玄后,对跟他一起来追杀郑玄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依靠着木(按:木屐代木。此处古人迷信说法,要在土下水上,既是棺木。),这回他必定得死。于是不杀郑玄,转身离去。郑玄方免一死。

还有一种说法:马融感叹地说:“诗书礼乐,郑玄都精通啦!”心中暗暗产生杀机。郑玄觉察出老师有杀他的想法,偷偷离去。马融用计数的竹制筹码,推算出郑玄此时的方位应在土木上。亲自骑马去偷偷杀他。郑玄见老师骑马追来,慌忙跑到一座桥下,全身卧伏在桥柱子上躲藏起来。马融追到近前,下马来回寻找,不见郑玄,自言自语地说:郑玄此时应当在土木之间,就是这个地方啊。这里还有水,看来不在这儿。于是,马融骑马走了。郑玄躲避过了一场死亡。

又:郑玄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七月五日寅时。他长到八九岁时就能用筹码进行乘除法的运算,十一二岁随母亲回到家里,正逢腊月宴会。同席的十多个人,个个衣着华美,能说会道,唯独郑玄神情漠然,一言不发。母亲暗中几次督促郑玄,让他也跟同席人说说话。郑玄说:说话闲聊练嘴皮子,这不是我的志向。

原来郑康成名玄,好学多才,尝受业于马融。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玄听讲三年,目不邪视,融甚奇之。及学成而归,融叹曰:“得我学之秘者,惟郑玄一人耳!”玄家中侍婢俱通《毛诗》。一婢尝忤玄意,玄命长跪阶前。一婢戏谓之曰:“‘胡为乎泥中?’”此婢应声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注)”其风雅如此。桓帝朝,玄官至尚书;后因十常侍之乱,弃官归田,居于徐州。

玄德在涿郡时,已曾师事之;及为徐州牧,时时造庐请教,敬礼特甚。(注:“胡为乎泥中”,“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经·邶风·式微》及《柏舟》中的句子。郑玄之婢女能以诗经中的句子对答,更反衬了郑玄教学有方。上句的意思是“为什么跪在地上?”下句回答说:“向他报告事情,正赶上他发怒。”愬,同诉。) 车前草又叫郑君草。相传郑玄酷爱车前草,因此车前草又以郑玄命名。

郑玄代表作

《天文七政论》《中侯》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