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也曾取得过辉煌胜利,但为何却走向了战略防御?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权也曾有雄心大志,曾多次攻打淮南,可惜最终让张辽阻挡了道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东吴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就已经对战后的进攻曹操做了安排。只不过是曹操早就做了预防准备,才没有吃亏,将局势稳定下来。在漫长的时间里,东吴和曹操之间的战争,贯穿了整个孙刘联盟的阶段,直到孙刘联盟破裂,孙权夺取关羽的荆州之时。

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就在兵力上打了埋伏。周瑜要求五万人马,保证打败曹操。可是孙权只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剩下的两万说是以后再给。实际上,那两万人马是以刘备的一万水军和江夏的一万陆军冲抵了,孙权没有再给周瑜一兵一卒。

周瑜凭借着孙刘联军的五万军队打败了曹操。并且,周瑜在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马不停蹄,直取位于长江上游的荆州。其中对于战略要地,南郡的江陵,周瑜不惜和守将曹仁作战一年之久,这才夺取了江陵。这样,东吴就完成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

而孙权则亲自率领节省下来的军队,在淮南发动了对曹操的攻势。孙权攻打合肥,张昭攻打九江。只是可惜的是,孙权的军事能力太差,他围攻合肥一个多月都没能打下,只能撤军。孙权没有能在淮南有所建树,是因为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就已经增兵淮南,从侧翼牵制孙权的发展。再加上孙权长期围攻,曹操派援兵前往救援。

在此之后,孙权集团的军事实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由孙权指挥,位于长江下游,兵力指向淮南。另一部分由周瑜指挥,位于长江上游。周瑜的目的是吞并刘备的势力,夺取西川。但是,由于周瑜早死,这个目标没有实现。

孙权在周瑜死后,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将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承担长江上游的防务,集中力量在下游。在这一段时间里,孙权在淮南实力占有优势,多次向曹操发动攻势,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曹操发动对孙权的反击,也达不到目的,只能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孙权的攻势并没有得到刘备的协助。刘备将主要的力量投入了夺取西川的战争。在刘备夺取西川的时候,孙权心里十分气愤,对刘备破口大骂,说他的挟诈的猾虏。在和刘备索还荆州未果的情况下,孙权发动了湘水之争,最后达成了中分荆州的协议。

孙权和刘备在湘水之争中和解,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想要在长江下游对曹操做最后的决战。当时曹操的兵力深入汉中,孙权和刘备和解,刘备率领军队回川。如果曹操继续攻击,刘备和曹操在西川厮杀,这就将曹操的主力牵制在了西川。孙权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趁虚夺取合肥,控制淮南。

于是,孙权集中了自己手中最大的力量,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这一仗,曹军在张辽的指挥下重创了孙权,尤其是逍遥津一战,让孙权丧失了斗志。同时,老奸巨猾的曹操在夺取汉中后,并没有继续南下攻打西川,而是率领了主力回到关东。这使得孙权无懈可击,只得放弃了向北发展的意图,暂时转入防御状态。

在鲁肃死后,吕蒙接任。吕蒙顺应孙权的意图,提议放弃北出淮南的战略,转而代之以夺取长江上游的荆州,建立东吴完整的防御体系。这样,就可以为下一步称帝做准备。

孙权接受了吕蒙的建议,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偷袭夺取了荆州,擒杀了关羽。但是这样一来,孙刘联盟的破裂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果。在经过两败俱伤的夷陵之战后,实力受损的东吴,又面临着加长了的长江防线,完全在曹魏面前处于守势,失去了进攻的能力。最终,刘备和孙权都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结语:

在赤壁之战时,孙权就已经对淮南做了攻取的计划。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在江陵和曹仁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攻防战,夺取了江陵。在将南郡借给刘备后,集中兵力的孙权,在淮南又连续进行了多次征战,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就算是在和刘备翻脸的湘水之争时,由于有鲁肃的坚持,孙权依然没有放弃在淮南发动攻势的企图。在湘水之争和平解决后,孙权趁曹操主力没有从汉中归来的机会,发动了合肥之战。在这一仗中,孙权出动了东吴最大的兵力十万人马。

可惜合肥之战,孙权被张辽所败。这使得孙权对在淮南方向上发展的信心遭到了挫败。在吕蒙的蛊惑下,孙权终于放弃了战略进攻的方针,转而走向了战略防御。

夺取荆州,擒杀关羽,夷陵之战大败刘备。这一切看似都是东吴取得的辉煌胜利。但是,这一切也使得东吴遭受了战略上和实力上的损失。自此之后,东吴失去了对曹魏的战略进攻能力,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