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寄生草是谁写出来的?宝钗看到后为何要撕掉?

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红楼第二十二回,回名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在宝钗十五岁将笄之年的生日宴上,贾宝玉有感于戏文《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句,加上后文中“戏子风波”的发酵,宝玉同时得罪了林黛玉、史湘云两人,胸中郁闷,于是陡然开悟,写了一首偈子: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完这首偈子,贾宝玉怕别人读不懂,又在后面附上一支通俗的《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贾宝玉的这首偈子和《寄生草》,透露出浓浓的厌世情绪,似有顿悟的意思。林黛玉最先看到,觉得可笑可叹,转眼拿去给薛宝钗、史湘云看,其中宝钗看到后的反应最激烈,原著记:

看毕,又看那偈语,宝钗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宝钗认为,贾宝玉写的《寄生草》,似乎有禅悟的苗头,也知道一切都从昨天她点的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而起,她担心贾宝玉万一看透红尘,不思进取,那就成了她的罪过,所以不由分说把这首偈子和《寄生草》统统撕碎,让丫环赶紧给烧了。

但林黛玉却持有不同意见,她从一开始看到这首《寄生草》,就知道问题不大,因为贾宝玉的顿悟是“假悟”,贾宝玉若是“真悟”,就不会担心别人看不懂,更不会专门附上一支《寄生草》进行解释,这说明他的顿悟还是给别人看的,并非大彻大悟。

包括批书人脂砚斋也评道:自悟则自了,又何用人亦解哉?此正是犹未正觉大悟也。

林黛玉看出贾宝玉是在“装深沉”,所以让宝钗别担心,她自有办法渡贾宝玉,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曹雪芹是这么写的: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林黛玉一见贾宝玉,便以“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进行打趣,意在调侃如宝似玉的贾宝玉,到底贵在何处,坚在何处,有什么资格参禅?这一问,果然就把贾宝玉给问住了。

林黛玉的禅悟境界远在贾宝玉之上,她看出贾宝玉的顿悟是“半吊子”水平,所以她给偈子续上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脂砚斋对林黛玉的两句批道:拍案叫绝!此又深一层也。亦如谚云:“去年贫,只立锥;今年贫,锥也无”,其理一也。

贾宝玉的顿悟不够究竟,他在探讨“你证我证,心证意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归根到底,最终还是需要一个立足之境,而林黛玉却告诉贾宝玉,连这个立足之境都没有了,那才是真的干净。

这就是林黛玉的策略,和宝钗撕碎偈子,赶紧烧掉不同,她要从根源上解决贾宝玉的心理问题。贾宝玉经历过林黛玉的敲打,加上其后博学的宝钗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典故对他进行提点,贾宝玉听完后,他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一桩小事,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参禅悟道,将林黛玉的聪慧机敏,以及她对贾宝玉的了解摆在了明面上,相比宝钗撕碎偈子的举动,林黛玉以心化心,以理对理,让贾宝玉暂时摆脱了虚无的自我境界,足可见林黛玉并非仅仅有貌、有诗才,她还有很多我们读者尚未发现的人格魅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