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为何两次废太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了36年太子终被废,掀起历史上最惊心的储位之争,至今悬念未解
康熙皇帝是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虽然有瑕疵,但不能否认他为历史做出的贡献。康熙皇帝在位时削三藩,平定噶尔丹,统一台湾,这些功绩都是响当当的。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
/9/5d68984676a69.png"/>
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很多人不明白,最初立的太子胤礽为什么当了33年太子被废,后来康熙又重新恢复他的储位,然后没多久再度被废呢?关于这个话题,清史专家研究很多,但康熙作为一代明君,他废立太子自有打算,并不是无缘无故被废,太子胤礽的确存在问题。
第一,结党营私
胤礽是康熙第二个儿子,也是嫡生子,从小就被孝庄太后指定为太子。而且康熙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倾注了大量心血。胤礽才能也不错,他善骑射,文化功底很深,从小就跟随康熙四次巡幸。康熙为了培养胤礽,特意为他制定特有的制度,礼仪着装及政事上,都注重锻炼胤礽。
胤礽也正是在这种严格的培养体制下,度过了33年储位,康熙四十八年突然被废,震动了整个清朝。但半年后又重新立为储君。但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关于胤礽被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结党谋私,这是康熙皇帝绝对不能容忍的。
但作为储君的胤礽根本无法躲过结党这一环节。因为储君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朝廷官员必然要巴结太子,于是很自然在太子身边形成了一强大的太子集团,而这一集团虽然对康熙忠诚,但势力过大,难免与康熙的皇权发生冲突。
但胤礽这个太子集团实力太强大了,其中为首的就是索额图,他是胤礽生母的亲叔。索额图称得上清朝枭雄,他曾帮助康熙灭掉鳌拜集团,使康熙皇权巩固。如果此时康熙皇帝是一个软弱皇帝,索额图是一个能成大事之人。
/d/5d68983ae990e.png"/>
索额图作为朝廷重臣,他当然向着自己的外孙。但索额图再厉害,他不该让胤礽做出一些逾越礼制的事。当太子仪卫超出康熙皇帝时,索额图没有制止,反而纵容。最大败笔就是索额图甚至想让外孙早早当上皇帝,这是康熙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康熙必定要出手。
康熙皇帝除掉索额图后,并没有把事态扩大,如果放在明朝朱元璋手里,恐怕就要大开杀戒了。
胤礽复立太子七年后,在康熙一次木兰场围猎,康熙发现胤礽每天晚上都在他的帐篷外面活动,“从缝隙中窥测乃父行动”,这就引起康熙警惕,他认为太子要谋害他,使康熙再次做出废太子的决心。
太子是国之根本,康熙皇帝当然明白太子位置的重要性,但结党谋私甚至阴谋篡位这是康熙皇帝不能容忍的。为了杜绝结党营私的集团产生,康熙皇帝曾告诫过大臣及满清贵族,不要与太子及诸皇之间结成团伙。但康熙怎么能禁止这种情况发生呢。
胤礽被废除后,康熙四十八年时,大臣马齐、佟国维上奏建议康熙及早再立一个储君。这次把康熙惹急眼了,他惩处了马齐、佟国维。为什么康熙这样做?还是康熙害怕结党营私。如果再次立太子,那么大臣又要围绕太子形成势力,将来太子继位,就会出现大臣要挟皇帝的事情,必定要威胁的皇权。为了清朝的长治久安,康熙吸取以前王朝在立储的教训,因此他决定再恢复太子之位。但复立胤礽后,胤礽做法让他再度伤心。
第二,不忠不孝
康熙皇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他深受汉文化影响,很多体制都与中原传统接轨。而胤礽的很多做法,让康熙皇帝认为胤礽的人品不足以继承皇位。胤礽当太子后,狂妄自大,甚至奢靡纵欲,贪财好色,这些都不是康熙心中皇帝的形象。
胤礽对于康熙的反感,并没有在意,反而更加放肆,甚至把蒙古进贡的良马都据为己有,当着康熙的面责骂大臣,还把官员一脚踹在水里。这就与康熙心中宽容仁慈的皇帝相差很远。
/9/5d689824e8206.png"/>
康熙皇帝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他让最好的老师教授胤礽,在康熙皇帝的心里,当皇帝的要以“孝”治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康熙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而胤礽都不具备。康熙对待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很尊崇,便胤礽从小生母死得早,根本就不知道孝顺。康熙皇帝认为胤礽“绝无忠爱君父之念”。康熙四十七年,他带胤礽及几个小皇子外出狩猎,但中途中皇十八子病重,作为大哥胤礽不管不问,康熙当即以兄友之义责骂了他。胤礽又未当回事。
康熙认为胤礽连兄弟之情都不讲,怎么能做一个仁君呢?康熙立太子时有三个条件:一是忠,忠于父皇不结党营私,二是仁,要仁义治国。三是孝,要讲究孝道。而胤礽性格暴躁,长时间的储君经历,让他始终在康熙压制下生活,因此胤礽把这种压抑平时发泄在属下身上,除了打骂,还用鞭抽。连郡王纳尔素、贝勒海善等人也“遭其殴挞”。胤礽变态的个性,使康熙再度想废他。
第三,暴虐性格
其实,胤礽这种暴虐性格与康熙也有关,康熙从小只注重培养胤礽的能力,却忽视了对胤礽心理培养。古代皇权社会不会想到心理。胤礽从小失去母亲,来自母爱的东西很少,而且又在康熙的威权之下学习工作,不免让他产生压抑感,时间久了胤礽就厌烦,也形成了他的性格。
胤礽过早的被立太子并不是好事,因为随着康熙其他皇子的长大,康熙皇帝也注重培养他们,让皇子都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随着诸皇子的长大,胤礽就感觉到了储位不保的压力。因为从当时的情况看,胤礽在学识上不如三阿哥胤祉,在韬略上不如四阿哥胤稹,而军事指挥能力还比不了十四阿哥。这种能力上的悬殊,也让胤礽产生危机感,继而把怒火发泄到下人身上,但每次发泄都会使康熙对他失望一次,最终让康熙想抛弃他。
胤礽是一个不会掩饰自己弱点人,特别是索额图死后,再无高人在其身边帮助其策划,也没有人敢于在他身边。这就使胤礽越来越走向康熙的对立面。
康熙皇帝经过两次废太子后,他已经无意再立太子。虽然有时大臣们提醒过他,但康熙都以各种理由拖延下去。甚至对建议他立太子的大臣进行打压,因此没人敢提立太子之事。不过康熙曾给大臣们一个承诺:“即使朕躬如有不讳,朕宁敢不慎祖宗弘业,轩之磐石之安乎?待到那时,尔等自知有所依赖敢。朕万看后,必择一坚因可托之人与尔等做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至赔累尔诸臣也。”
那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谁呢?没人猜得出来,大臣们一头雾水。不过胤礽两度被废,有一双眼睛始终在注视着他,此人就是雍正皇帝,他从胤礽被废已经揣摩透了康熙的心思,因此行事低调谨慎,为他继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