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八旗兵战无不胜 为什么入关之后实力就开始猛的下降呢

为什么清军如入关之后实力就开始下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纵观中国历史,女真有两次入主中原,第一次是金兵南下,消灭了辽宋,第二次就是满清入关,不到二十年便统一了全国,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女真兵很强大,他们自己也号称“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战”,甚至称女真兵是明末时期最为强大的军队,能和任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相比。

/e/5da59437ba13d.png"/>

不过清兵入关不到三十年,满洲八旗便开始躲在绿营军背后捡漏,康熙亲征准格尔帅的是绿营军,除此之外,八里桥决战主力是蒙古八旗,镇压太平军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在清王朝的中后期,满洲八旗任人吊打,没有任何作为。从历史来看,没有哪一支军队如同满洲的八旗军一样,从巅峰落入谷底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令人感到震撼,那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原因呢?知秀网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作战目标不明确,没有积极性,清军入关之前,满洲八旗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不然也不可能三线作战,曾经远征朝鲜,讨伐蒙古,侵犯明朝,少有败绩,拥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最主要原因就是满洲八旗使用鼓励性的掠夺战争,战争之后既可以分享战利品,也可以把人口,牲畜,财富都纳为己有,可以说他们不是出去打仗,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掠夺财富,战争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手段。

但满清入关之后,情况就大大不同,满清统治者学习汉人,就不再使用这一套,而是以华夏文明正统继承人自居,为了实现统一天下,开创盛世得大业,多尔衮等人采取了洪承畴范文之的建议,禁止掠夺战争,要以王师身份出现在中原地区,所以这些八旗军不能再搞分赃,而是将财物一律上交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八旗军也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掠夺,也就没有了积极作战的目标,所以他们战斗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战斗能力当然大不如前。

第二点,清朝统治者确立了八旗供养制度,八旗军缺乏训练。不得不说,满清等于统一中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运气好,清军入关之后,除了追缴李自成和张献忠之外,很少打前线,他们让原来明朝投诚的将领吴三桂等人做先锋,而这时的八旗子弟什么都不用干,既不用打仗,也不用出去经商务农,而是由国家供养,这些八旗军每年拿着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丧失了生存技能,成为了国家的蛀虫。

/f/5da59427be46a.png"/>

那么为何要把旗人供养起来,不让他们出去历练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满洲八旗军数量有限,不能承受过重的伤亡,第二个原因是统治者趁机让汉族将领上阵,拉拢汉族,打击满洲贵族的势力,以此来强化中央集权。

第三点,没有优秀的将领统率满洲八旗军,所以八旗难以出精兵。汉唐明的名将一抓一大把,无论是在朝代的前期还是中后期,均是如此,有名将带领,自然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有一支让对手感到惧怕的虎狼之师,例如明朝中后期戚继光的戚家军,李成梁麾下的辽东铁骑,但清朝却没有这样的名将,在清前期还有多尔衮,豪格这样的人,但他们也不是非常厉害的将领,因为他们没有在独当一面时与强敌过招并且获胜的战役,多尔衮主持前期的松锦之战,如果不是皇太极及时救援,想必也会遭到惨败。

/9/5da5941ad6ef4.png"/>

在清朝中期,较为厉害的将领是年羹尧,但年羹尧被雍正杀死了,到了后期,满洲八旗的将领更是不堪大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后,八旗和绿营军节节败退,清朝统治者没办法还是选择了重用汉人地主武装,命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将领前去对抗。如果不是湘军,淮军崛起,想必清朝早就灭亡了。

/c/5da59417d1f81.png"/>

总结以上三点,知秀网小编认为清朝的军队,由盛转衰是一种必然的情况,统治者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自然无法避免这样的历史规律,但满洲八旗军衰落如此之快,确实历史上罕见的事,造成这样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采用重满抑汉的政策吧,不知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