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瞡《摊破浣溪沙》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此诗表面上是表现女子梦中的思念和梦醒之后迷惘、凄清的情感,其实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瞡《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②,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③,小楼吹彻玉笙寒④。
多少泪珠何限恨⑤,倚栏干⑥。
注释
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销:通“消”。翠叶:指荷叶。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梦回:梦醒。鸡塞:即鸡鹿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此非实指,乃泛指边塞。
④吹彻:即吹完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亦含终止意。玉笙:笙的美称。笙,一种吹乐器。
⑤多少:一作“簌簌”。何限:一作“无限”。
⑥栏干:即栏杆。
赏析
《浣溪沙》的正格是上阕三句都押平声韵,下阕后两句押平声韵,“摊破”则将第上下阕第三句都变成仄声韵,在三字格的第四句押平声韵。此处“不堪看”的“看”为平声韵。这首词抒发思妇悲秋的情思,上片写秋景,下片写愁情。萧瑟的秋风,凋残的荷叶,不仅使思妇心情抑郁,叹息美好年华易逝,而且也正是其凄凉心境与憔悴面容的贴切象征。秋景残败固然不堪看,而人之憔悴更不堪看。上片虽是写景,但显然是带着主观感情之写景。“西风愁起绿波间”,与“泪眼问花花不语”是“有我之境”是相类,花本不会说话,在思妇眼中却是无语可答,西风吹皱湖水,本是自然现象,在思妇眼中却似乎是西风绿波的愁苦之状,写西风绿波之愁,实是写思妇之愁,正如冯延巳《谒金门》开头两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同样是写景而景中寓情,是写思妇心中的春水涟漪。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黄庭坚曾与王安石有一次对话,王安石问黄庭坚南唐词哪句最好,黄庭坚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安石却说,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接受者对前人作品各有偏好,这是正常现象。“细雨”两句写在细雨声中,梦中咫尺,醒后天涯,梦中相会,醒后却仍然远隔千山万水。细雨即能滴破相思梦,既写出思妇愁思入骨,不能安眠,淅淅沥沥的细雨也营造出凄清的意境,更何况还有幽怨的玉笙声萦绕在小楼之中。这两句对得很工整,颇有律诗词意紧缩凝炼的特征,每一个词都自有意思,而词与词之间不可作简单的主谓宾的逻辑排列,它们共同形成内涵丰富的意境。比如“小楼吹彻玉笙寒”,是说在小楼上吹罢一支笙曲,感到了寒意;也是说吹罢一支笙曲,凄凉的乐声萦绕在小楼。这个“寒”,可指乐声之寒,也可指环境之寒,还可是心境之寒。李瞡另一首《摊破浣溪沙》在过片也是一联对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同样对得很工整,且体现了纤巧婉弱的词境。
这首词在写景中有令人无限回味的言外之意,其中或许渗透着作者关于人生的不堪迟暮之感,又或许暗含着作者在当时风雨飘摇的国势中的无奈、悲凉之感。这正是体现“士大夫之词”的南唐词的普遍特色,与应歌的西蜀词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