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 朱允炆为何下令禁止杀朱棣

对靖难之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诛杀朱棣?

建文元年朱棣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并没有将朱棣放在眼里。他们认为燕王以一隅之兵,做出翻天大事是极为困难的。当时善良又有些迂腐的建文帝甚至还给了手下一道奇特的口谕,他不准任何人伤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让自己担上杀叔的罪名。

正是这道口谕,朱棣在四年的靖难之役中,才敢亲冒矢石,在两军阵前纵横驰骋,毫发无损。联想到建文初年,徐达之子徐辉祖曾力劝建文帝扣押朱棣之子来要挟对方。建文帝犹豫着,居然没有同意。结果放虎归山,让朱棣再无顾忌。其次方孝孺向建文帝推荐了平叛的主帅:他的好友李景隆。

正是李景隆其人既打了败仗,又打开了金川门迎贼。在此之前,早已有人对建文帝说过,李景隆有异志。但建文帝却因为相信方孝孺,而对李景隆信任有加。正是建文帝的优柔寡断,目不识人,才等来了误国的开门之变。{“帝雅信孝孺,遂不复疑,坐成开门之变,盖不免于误国云。《姜氏秘史》}

等到方孝孺如梦初醒,要求建文帝诛杀李景隆时,一切为时已晚。最后朱棣在率军渡过长江,南京城危在旦夕时,方孝孺又给朱允炆提供了一个错误的建议。他建议朱允炆固守京城以待援兵,如果最终失败,应当君王死社稷。

眼看南京城不保,有人劝说建文帝暂避锋芒,毕竟大半个国家,仍在建文帝的控制中。可方孝孺却力主守城,等待援兵。这样的结果是,陈碹以战舰降燕王,李景隆打开了城门,建文帝本人也消失在了一场大火之中。

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渐强盛。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其年号为建文。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黄子澄,齐泰布置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他们决定先削那些实力弱小的藩王。在削除弱小的诸王以后,朱允炆认为一切已经准备停当,他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朱允炆并没有成功。

因为削蕃措施严重侵害到了藩王的利益,所以1399年坐镇北平的朱棣,起兵反抗。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的时间,此时建文帝已经没有大将可用。他只能启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率兵北伐,随后他又派出李景隆继续北伐。

建文帝派出去的军队,主力不断被歼灭。朱棣以北平为基地,灵活运用策略,适时出击。几次大型消灭战过后,朱棣选择了乘胜进军。公元1402年朱棣攻下应天,战乱中朱允炆下落不明,同年朱棣继位,史称明成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