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操和杨修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临死前,为什么斩杀了杨修,却没有杀司马懿呢?
这其实是三个问题。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二,曹操为什么没杀司马懿?三,司马懿为了避免被杀,是怎么自救的?
我们知道,曹操是个很有能耐的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爱惜人才。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他手下的人才最多。为了能够留住关羽,他是上马金,下马银,又是封官(汉寿亭侯)许愿,又是赠送美女。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
曹操的另一个特点是自私自利。他有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一律除掉。
在对待杨修、司马懿的问题上,其实也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了他的上述这两个特点。
曹操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于他的继承人,一直在嫡长子曹丕、四子曹植两个儿子之间摇摆不定。
司马懿是曹丕的辅助者;杨修则是曹植的亦师亦友的长辈。在曹植争夺继位人的时候,杨修曾经为曹植积极献计献策。杨修已经成为曹植为争夺继承人之位的实际幕后策划者。
我们知道,杨修是才华横溢的谋士,大学者;司马懿则是曹操帐下老谋深算的谋士。从后来西晋篡位曹家天下的结果来看,曹操最应该诛杀的是司马懿,但司马懿并没有被杀;杨修既没有耍弄阴谋诡计,也没有篡夺曹家天下的雄心壮志,却被曹操杀害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雄才大略的曹魏奠基者,曹操似乎是大大地失算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问题。
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1,杨修的为人
杨修为人恭敬、好学,有俊才,知识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又担任曹操丞相府的主簿。当时曹操的许多军事、国事,杨修负责处理的事务很多,结果也都很合曹操的心意。
2,杨修的得意忘形
也许是杨修的知识的确太渊博了,也太聪明了吧。许多事,在大家都懵懵懂懂时,只有他看得明明白白。这种人最容易得意忘形。我们平常总说,人可以得意,但不能忘形。
(1)《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第四十四》:杨修,是丞相曹操的主簿。曹操自平汉中,因为讨刘备,一时进退两难。进攻,暂时没有机会;坚守,又没有意义。下面的人不知该何去何从,讨要军令,曹操随口说了一个“鸡肋”。下面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杨修自作聪明地解释道:“鸡肋的意思,就是吃吧,上面没肉;不吃吧,扔了可惜。丞相要撤退了。”
因此,杨修于是自作主张命令外面的人(指戒备、站岗的人),说你们只要轻微戒备就行了。
上面这段文字说明,杨修的确非常聪明,但是这聪明的脑瓜子没有用到正经的地方。作为谋士,最应该揣摩的是敌人,而不是自己的主子。怎么给主子出谋划策,这才是一个谋士应尽的职责。
(2)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大家不解其意。杨修看了,说:“门内一个活字,是阔。”他竟然不去问曹操是什么意思,就擅自命人把门修窄了。
(3)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们把整盒酥都分着吃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杨修回答道:“盒上写明‘一盒酥’,那意思分明就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丞相的命令,我们怎敢违反?”
(4)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他杀了一个近侍以后,又假装梦中醒来,痛哭并厚葬了那个近侍,这就是曹操杀一儆百的用意。杨修知道曹操心中所想,便恃着自己聪明,给大家解读曹操的内心。
(5)吴质事件: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商量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又怕有人知道,就用大簏藏了吴质。杨修知道了,就告诉曹操,结果曹丕下次真是用大簏载绢,曹操怀疑杨修想陷害曹丕。
(6)邺门事件: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门,却叫门吏不要放人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当曹操知道是杨修所教以后,非常愤怒。
3,杨修和曹植的关系
我们知道,杨修和曹植因为都是文学大家,故此他们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在曹操立嗣这件事上,杨修多次帮曹植顺利通过曹操的考验。
在曹植与曹丕争夺魏太子的事件中,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的阵营中。曹操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认为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颇为气愤。
4,杨修破坏了游戏规则
《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杨修每次到曹植那里,总是顾虑曹植做事有不妥之处,杨修就揣度曹操的意图,为曹植准备下曹操可能问到的问题,预先准备好了十几条答辞,告诉曹植手下的人:“魏王的训诲来时,根据他的问话,按照这些资料,作出相应的回答就行。”
也就是说,在曹操考核曹丕、曹植的过程中,杨修出于对曹操的深刻了解,帮着曹植在曹操面前作弊。
因此,魏王曹操的训诲刚刚送来,曹植的答辞就马上送过去了。
曹操对这样迅速的回答觉得很奇怪,经过追问,真相才慢慢泄露了出来。
毫无疑问,杨修利用自己对曹操的了解,扰乱、破坏了曹操选拔世子的游戏规则,给曹操造成了无尽的麻烦和困扰。
曹操大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杀了杨修。
5,杨修被杀,透露出曹操已把曹丕定为世子
因为杨修的幕后策划,曹植因而一度很受曹操的宠爱,这使曹植更加高傲,有点得意忘形,放浪形骸,使曹操心灰意冷。当他得知这些全都是杨修所教时,立刻转而选择曹丕作为魏王的继承者。
曹植失宠后,杨修预感到危险临近,便有意慢慢开始疏远曹植。但是因为曹植毕竟是曹操的儿子,所以他不敢过于明显,还是保持了一定的交往。
即使如此,曹操仍然不想放过他。因为假如留着杨修,将来曹丕上位,杨修一定会帮着曹植给曹丕制造麻烦。没有了杨修,曹植纵然再怎么才华横溢,也只是在文学方面,不会在政治上对曹丕构成什么威胁。
杀杨修,就是曹操已经决定了,曹丕就是将来曹魏的继任者。
6,杨修被杀,曹植是催化剂
曹操杀杨修,既有杨修自己的原因,更有曹植的因素。曹操把对曹植的极度失望,转嫁到了杨修的身上。认为曹植是在杨修的教导下,才会蜕变成后来让他极其失望的样子。
二,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1,司马懿的确是个人才,他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起初,因为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司马懿不愿意为曹操卖命,故此,选择了逃避。但他强大的名声不可能让他一直逃避。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2,司马懿知道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无人能敌,便改变策略,转而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以后,让司马懿以太子中庶子的身份辅佐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可见,司马懿辅佐曹丕,并不是司马懿自己的主张,而是曹操自己的意思。
但是,杨修作为曹操的主薄,也就是管理文书档案的负责人,他的职责是给曹操服务,却动不动给曹植出主意,欺骗曹操,则是杨修自作主张的结果。
3,司马懿不仅才华横溢,还会见风使舵,所以曹操没有原因杀他。而且,司马懿利用他的才华,使曹操、曹丕等人越来越信任他,越来越离不开他。
(1)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南征,大破孙权,孙权遣使乞降,向曹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劝说曹操称帝。司马懿也说:“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
(2)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
同年八月,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发生自然灾害 。关羽趁机擒于禁、斩庞德。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司马懿及时劝阻,并给曹操出谋,联合孙权,夹攻荆州,关羽被杀。
(3)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并奉曹操梓宫回到邺城。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到曹丕极大信任,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相当于丞相办公室的秘书长。
(4)三国后期,能够带兵有效抵御蜀汉、孙吴军队进攻的,主要是司马懿。
故此,曹丕临终时,又遗命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也同样受到信任,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
明帝驾崩前,又托孤司马懿和曹爽辅佐幼帝曹芳。
(5)曹芳继位以后,司马懿遭到了曹爽的排挤,担任太傅,看似升官了,但无实权。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祭陵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起兵政变并控制了京都洛阳。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了司马氏手中。这是后话。
三,司马懿为了避免被杀,自己也做了很多努力
1,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成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司马懿不敢不听。
2,据《魏略》记载,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疏,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不喜欢曹洪,便假装身体不适,拄着拐杖不去。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
3,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是因为曹丕在司马懿身上得到了很多教诲,便极力维护司马懿,司马懿得以无事。
司马懿听说这些事以后,更加勤于职守,常常工作得废寝忘食,慢慢打消了曹操对他的戒心。
四,这是马后炮的问题
题主之所以提出“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这样的问题,属于马后炮。因为我们是在这一段历史过去以后,才会反思这样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总是后人在总结,有先见之明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多。
不容讳言,曹操的确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其实早就察觉到司马懿不是个一般人,心里很忌讳,提醒过曹丕。
也就是说,在一个同样杰出的军事家司马懿面前,曹操显然也不一定能够得出非常正确的结论。至少他深信他的儿子曹丕可以摆平这一切,包括司马懿在内。至于说司马懿后来篡夺曹家政权,那显然不是曹操能够控制得了的事。假如说曹操刚死,司马懿马上就反了,那就是曹操的问题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曹操杀了司马懿,他的子孙无能这个问题,曹操也解决不了。更何况,还有东吴的孙权、西蜀的刘备这两个强大的敌人存在。假如杀了司马懿,谁来支撑曹魏的天下?如果你只要怀疑有人要篡权,就全部杀掉,你杀得完吗?
其实,每一个王朝在衰败时,总会有人篡权,或者有人起兵造反。就曹魏政权来说,即使没有司马懿,肯定还会有别人。
五,结论
曹操之所以杀杨修,是因为杨修尽管才华横溢,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正事上只是兢兢业业,没有差错,但也没有大的建树,仅此而已;可是在别的方面,杨修显然已经和曹操离心离德,无法重用了。
杨修对于曹操来说,就好比那个“鸡肋”,留着没肉,弃之可惜,但曹操不是一个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人,故此,杨修这个“鸡肋”,只能被弃之。
而曹操不杀司马懿,一是爱他是个大才,实在不舍得杀他。二是有曹丕的庇护,既然曹操立曹丕为世子,那就是说,他在曹丕身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曹丕给司马懿说情,曹操总得给儿子一点面子;另外,司马懿非常狡诈,很会来事,见风转舵的本领也起了很大作用。
而杨修只是一个纯粹的文人,除了才学上可能稍稍比司马懿强那么一点,在其他方面,显然无法和司马懿相提并论。特别是在“韬光养晦”这方面,杨修没有任何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