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靖难之役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明显是经过了两阶段。
第一个阶段:求平安。建文帝削藩开始后,朱棣清楚自己根本没法扎刺。所以为了打消建文帝疑虑,表示自己很乖,求个平安,便把儿子都送到了南京,建文帝的手掌心里。
按常理推断,儿子都给你了,总该过去了吧?可哪料建文帝却依旧不依不饶。朱棣眼见平安不得,被迫转入到了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麻痹建文帝,并准备起兵。这一阶段对朱棣来言最是痛苦。他不得不依靠装疯这个办法——其实直到此刻,朱棣还是在乞求平安。可建文帝依旧步步紧逼,把守将和驻军等,来了个大换血。
一下子朱棣傻眼了,因为他能真正控制的,就只剩下府内的800府兵了。朱棣彻底清醒,一面继续装疯,骗过看守和监视自己的人,一面着手准备工作,比如秘密打造兵器等。
皆知: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朱棣清楚,想靠这800府兵就席卷天下,那等于痴人说梦。他必须一面密切观察建文帝的动作,找出其漏洞,为己所用,一面还要抓紧这800府兵的“思想工作”。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在朱棣身边,有一位牛人叫姚广孝。虽是和尚身份,但实则却是朱棣的第一智囊。由于姚广孝追随朱棣前,曾遇到过一位相士,叫袁珙,号称第一神算。所以姚广孝就找来了这位袁珙。
袁珙,自小就跟一般人不一样,最喜欢游历四方,在洛伽山上,巧遇一位叫别古崖的怪和尚,一眼就看出来袁珙是块“算命”的好材料,所以传授给了他一套相术。
先让袁珙瞪着眼看太阳,直到看得头晕目眩,啥也看不清后,再把他关在黑暗的密室内,撒上红豆和黑豆去辨别。完成这两个考验后,就又在窗户上悬挂上五色布条,让袁珙在晚上,趁着月光辨认。
注意,这是《明史》所载,虽是正史,但难免也有夸大或不实之处,比如袁珙的这套训练方法,读者们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得了,千万不要去实践!
经过如此训练后,袁珙出徒了,从此给人相面是“百无一谬”,号称第一神算!后来,他在嵩山巧遇姚广孝,一眼就看出,这不是一个念经的好和尚,言称姚广孝是:吊眼如病虎,不爱佛法,却好杀戮。并提醒姚广孝,要自爱,有分寸。
因此,在朱棣决定起兵,进行事前准备这一阶段,姚广孝就把袁珙给请来了。可朱棣如今哪还闲心算命?可碍于姚广孝颜面,只得点头表示:相面可以,但我要先试探一下袁珙有没有真本事。
于是朱棣带着九位府兵,自己也是一身府兵装束,吆吆喝喝,没大没小的,进入了一家茶馆。袁珙自然在里面,却一下子站起,直接走到朱棣面前说:“老大,你咋这么客气,跑这迎接我来了?”
朱棣真能装,立刻大笑否认,然后一伙人回府,立刻让姚广孝把袁珙召入府内,给自己相面。结论是,朱棣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即,朱棣过了四十岁,当胡子长过肚脐眼时,就能当皇上!
朱棣非常满意,跟着就请袁珙,给自己的府兵们,也都看看相,袁珙说道:“这可都是公侯将帅啊!”(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
结论:以上这些袁珙的记载,皆出自《明史》。倘若仅凭此,断章取义的来看,恐怕都会惊叹袁珙太牛逼了!
不过,当笔者把这些事,前前后后串联在一起时,估计明眼人就都会明白。哪有什么玄幻和牛逼,这分明就是朱棣和姚广孝的合谋而已。借用袁珙这个“半仙”,给800府兵打气,许之以厚利,让他们在随后的靖难之役中,玩命罢了!
所以,朱棣在“靖难之役”前的准备阶段,堪称是全方位,无死角,精细得不能再精细,连半仙都请来了。明白了这些,其实也就能明白,为啥朱棣才有800府兵,就敢跟建文帝的整个大明叫板。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可惜建文帝,不懂这个道理——手握一把好牌,最终却把自己都输得“无影无踪”,成了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