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治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在后来人们评价中,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评语,得国正。说的就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建立明朝,很正当、很合理,而且没有太多瑕疵。
作为一个平民皇帝,这是彻头彻尾的贫民,因为即使刘邦,也当过亭长,而朱元璋发迹,的确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的走上巅峰的。
因为朱元璋的身份,他更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同时,对官员有着骨子里的讨厌,虽然他也知道,这些官员都是为他打工的,可他依旧没有对官员有太多的好脸色。
于是,在明朝,官员的账面上待遇是很差的,而朱元璋时期,不但账面上待遇很差,连灰色收入,也少的可怜。而朱元璋惩治腐败的手段,堪称残忍,更让官员痛苦万分。这种痛苦,直到朱元璋死后,才大幅减轻,官员们这才如同前面历朝历代官员一样,开始享受各种特权。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朱元璋虽然很能干,而且眼线遍布天下,可是,更多官员依然能够从近似于苛刻的法律中,找到可乘之机,来中饱私囊。
在洪武十九年的时候,淮南大旱,朱元璋一如既往的开始安排这种救灾事宜,但这次和以往救灾不同,他除了安排各项工作以外,还来了一个微服私访。
这一点,并不算是朱元璋的心血来潮,因为淮南对于朱元璋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地位,他最开始就在亳州起步,他在淮南、淮西待的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甚至最后将安徽省凤阳县当成了中都,并且为了保证这里的人口,在山西等地迁徙人口到凤阳一带定居。可见,淮南对于朱元璋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
因此,淮南大旱,哀鸿遍野,也牢牢牵住朱元璋的心。而朱元璋很出人意外的开始了自己的微服私访之路。
和后来的康熙微服私访不同,朱元璋的微服私访更加简单,甚至和饥民没有太多区别,当然了,像问题中扮成乞丐要饭,就有些过于夸张了。
来到淮南,让朱元璋大吃一惊,他早就已经安排下各种救灾工作,大量赈灾粮食按照正常速度,也已经到了淮南,可眼前淮南各地,依然是哀鸿遍野,根本没有看到什么救灾粮食。这才明白,自己下旨赈灾的粮食银钱,被各级官员层层盘剥,到了老百姓手里所剩无几。
如果说是愤怒,不如说是恐惧,我想朱元璋当时已经不是愤怒所能形容的。
记得在二十几年前,黄河决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元朝丞相脱脱主张修筑河堤,赈济灾民,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可脱脱没有想到的是,元朝政府已经腐败堕落到了极点,救灾的钱粮,修筑河堤的银两,被层层盘剥。最终,导致天下大乱,老百姓揭竿而起。
朱元璋对此记忆犹新,而他就是因为这件事走上造反之路的。这才过了二十多年,他本以为高居庙堂,整天听着歌功颂德,认为是天下太平,可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动乱,已经剑拔弩张。而原因,和元朝灭亡之时何其相似。
愤怒而又恐惧的朱元璋,立刻动用自己的眼线,一点一点的查,最终,居然查到了五个一品大员的身上。朱元璋本来就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何况,这次如果不是发现及时,很可能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于是朱元璋毫不客气,也毫不手软的结果了五个大臣。
如果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五个一品大员,罪不至死。但我们深层次分析就会发现,这件事已经超出了惩治贪污腐败的范畴。在一个对朱元璋来说十分特殊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朱元璋似曾相识的严峻事件,两个因素,都足以让朱元璋动了杀心,而偏偏又同时出现。于是,朱元璋根本不不在乎法律到底有没有明文规定,直接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五颗人头,能安民心,能让一场动荡消散于无形,这笔买卖,朱元璋认为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