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在行刑之前 刀上为什么都要喷一口酒

对古代刽子手喷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刽子手砍头之前往刀上喷酒,这纯属是影视文学中的艺术加工。不论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找不到刽子手在行刑之前要往刀上喷酒的记载。好多人之所以能做出各种奇葩的解释来,就是对斩首之刑缺乏了解,甚至是为了吸引眼球。

刽子手最早是指拿斧头砍人头的行刑者,这些人往往都是心狠手黑,除了胆量大外,平时都是有一定的技术训练的。至于说喷酒祭拜这个神那个神,即使有也会是在家里早早完成的。或者说为了方便清理刀,这些工作都是事先做好的。

通常说来,犯人犯死罪被斩首是天经地义的,但朝廷是不会让他饿着肚子死。押赴法场的犯人首先要吃一顿酒饭,而不是刽子手,此时要让犯人听见看到,允许与家属见最后一面。下来就是监斩官验明正身,准备行刑。

斩首,看起来手起刀落,干净利索,实际上把人头从脖子上看下来并不容易,有时候光靠快刀和手狠是没有用的。此时的刽子手是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绝不会四处找酒来润滑刀,这既不被允许,也没有条件。

行刑时,通常犯人会被刽子手反绑在木桩上。囚犯的姿势是双腿跪地,将头自然向前伸出,然后刽子手照准犯人的脖子手起刀落,人头掉地。刽子手在整个的行刑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就绑和砍,没有多余动作。

有时候刽子手行刑时会附带一些迫害的方式,但这必须要听从监斩官的命令。对一些罪大恶极的人,刽子手会解开他们的头发,反系在木桩上,并用铁钉把他们被绑在木桩上的手脚钉牢,然后开刀问斩。

朱元璋曾使用过一种比较新奇的砍头方法,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把犯人埋在里面只露出脑袋来,刽子手只用锋利的斧头一削就行了。刽子手绝对不敢在朱元璋面前悠闲的喝一口老酒来喷刀,弄不好自己的头就被别人削了。

朱元璋最狠的砍头方式是“铲头会”,有一次他将藐视自己的十五个高僧全部埋进土坑中露出脑袋,刽子手挨个铲掉那些头,这就是“铲头会”的来历。传说当时有一位高僧头被削去后,又长出一个头,朱元璋惊恐万分,于是废除了“铲头会”。

高僧长出心头,自然只是谣传,但“铲头会”确有其事。所以说,什么时候行刑,怎么样来行刑,刽子手都要严格执行监斩官的命令,绝对没有自己进行表演的余地。但刽子手砍头时,不光要力气大,而且还要讲求技巧。

清朝顺治年间,有个叫阿里玛的武将因在京城为非作歹,被顺治下旨斩首。监斩官将他押赴到刑场后,刽子手开始行刑,但阿里玛的脖子就像铁打,任凭刽子手怎么用力都看不动。阿里玛说要先割断脖筋,然后再砍。刽子手照做,才算完成任务。

刽子手行刑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给刀上喷酒。基本上是一个刽子手斩杀一个犯人,如果要斩杀多名犯人,则需要多名刽子手来执行。有时也会让一个刽子手先斩,累了后再由其他人接替。史料中没有水平高的刽子手一次砍几颗人头的记录。

古代考察刽子手业务水平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一口气能看几个人头,这也是刽子手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手段。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处决犯人的镜头,刽子手手起刀落后,一颗血淋淋的人口滚落地上。

综上所述,古代刽子手在行刑时,不会往刀上喷酒的。这种情节只是源自艺术加工,真正的历史中是不存在的。或许古代刽子手在砍头前夜有一系列的讲究,但这些讲究绝不会出现在行刑现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