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蝎子养殖方式很多,小规模的有盆养、缸养、箱养,大规模的有房养、池养、蜂巢式养殖等。不论哪种养殖方式,基本原则是模似蝎子的自然生活环境,为蝎子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下面分别介绍池养、房养和蜂巢式养殖方式:
(1)盆养,选内壁光滑的瓷盆或塑料盆,在盆底垫有1至2寸厚的土,拌水压平、压实,然后在土上面用砖块或瓦片或土坯垒成留有许多缝隙的假山供蝎子栖息。这种方式是比较占地小的一种养殖方法,除了这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养殖方法。
(2)缸养,蝎用废旧瓦缸或陶瓷缸,缸的大小不限,直径最好在50厘米以上,打掉底部,视缸的深浅可埋入地下20-30厘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底部铺上3厘米的沙土、中性土壤或海绵等,缸的中间用碎砖瓦或用特制的有槽的土坯垒起,高度不超过缸面,四周和缸面留有一定空隙,便于蝎子栖息和活动。缸口上要有一个铁纱网盖或尼龙网罩,以防蝎子逃逸。用此法养蝎操作管理简便,适用初学者少量养蝎。
(3)箱养,没有放过化学农药的废旧包装箱均可使用,大小不限,在箱底垫有1至2寸厚的土,拌水压平、压实,然后在土上面用砖块或瓦片或土坯垒成留有许多缝隙的假山供蝎子栖息。箱内壁四周钉有2寸宽的塑料布,以防蝎子逃跑,凡是光滑面,蝎子爬不动,跑不了。
(4)房养法,房式养蝎有很多建筑式样,一般是建土砖坯的泥房,房高2-2.5 米,长4米,宽2.5米,墙厚23-28厘米,墙外壁用石灰等三合土密闭加固后粉刷。最好用陈旧的土砖坯,砖坯之间留出宽0.5-2厘米大小不等的缝隙不要抹泥,墙内壁不要粉刷,以便蝎子藏身。或用一特制的模具,自制一侧有孔隙的土砖坯,墙的南侧可开2-3个窗口及一个门。层顶可用细铁丝网覆盖,然后再盖塑料薄膜,薄膜上还须盖竹垫或草垫;或在铁丝网上盖油毛毡,以防敌害侵入及铁丝网生锈。近墙角基部可留一些通向层外的小孔隙,能让大、小蝎子自由出入。在距房约1 米处的四周修一道环形的防护沟,用沙子、黄土、水泥、石灰混匀后砌成。沟宽、深各60厘米,进水口和出水口距沟底分别为60和40厘米。沟内保持常年有水,这样既可防止蝎子逃跑,又能防止蚂蚁入侵。屋内还需用土砖坯摆几道条形或环形的矫砖垛、形成更多的缝隙供蝎子栖息,但要注意留出人行过道。 场内的设备除了排水沟、活动场地以外,有的还需安置驱鼠、驱鸟设备,在饲养区安装诱虫灯,在活动场地造一些碎石堆,形成适宜蝎子活动的小环境。还需要活动场地中与围墙外堆放一些麦秸、稻草、豆藤,并拌以适量麸皮、米糖及猪、马粪尿,使其孳生一些虫类供蝎食用。
(5)池养法,在室内或室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用砖砌池,规格视引种蝎苗的数量多少而定,一般为560条成龄蝎,需建1立方米的空间。普遍的建池尺寸为:高0.5-1米,宽1-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
砌好池后,池内壁不必用灰浆抹,以保持池面粗糙,利于蝎子在内攀附、爬动、栖息。池外壁可用少量灰浆堵塞砖缝,防止蝎子从缝隙中外逃。池面内侧近顶中处,在涂抹的灰浆干结之前,可镶嵌光滑材料,防蝎从顶口处外逃。光滑材料可用玻璃、塑料膜等。蝎池可建成数层的立体结构,一般用近地面的1-2层饲养蝎的饵料(土鳖虫或黄粉虫等)。蝎池每层间应有20-30厘米间距,供操作管理用。池内中央用砖、石片或瓦片垒成供蝎栖息的假山,并留出足够的缝隙供蝎栖息。假山周围离池壁应有大约15厘米的间距,以防止蝎借助假山逃跑。
(6)蜂巢式养蝎,传统的人工养蝎多采用盒式养殖(即在光滑的盒子里放上多层瓦片),它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缺陷:第一,孕蝎是混养、群养的,造成雄蝎及待产孕蝎干扰产仔孕蝎,使产仔孕蝎不得安宁,仔蝎不能安全度过吸收蜕变期,而掉下母背大量死亡;第二、雄蝎、待产孕蝎及母蝎也大量残食初生仔蝎,使仔蝎存活率不高;第三,温度与湿度的调控不易协调,往往造成高温带来的高湿(喷水少了,蒸干了),严重影响蝎子的繁殖和蜕皮,致使大量幼蝎因湿度不合适,蜕不下皮来而死亡,许许多多的养蝎者因此而饲养失败。而蜂巢式养蝎法克服了以上缺点。
2.蝎子的分布范围:我国有记录的有东亚钳蝎、条斑钳蝎、海南双针蝎、大理石纹狼蝎、中华狼蝎、藏蝎、辽克尔蝎等。斑蝎主要分布于台湾省;藏蝎分布于西藏和四川西部;辽克尔蝎分布于中部各省和台湾省;东亚钳蝎亦称马氏钳蝎,在我国分布最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省均有分布,其中河南、河北、山东最多,福建、台湾等地也有分布。而野生蝎产量最多的是河南、河北两省,山东已经入不敷出。山西蝎、陕西蝎、甘肃蝎、还有宁夏蝎子、陆续补进。其中河北全蝎尤为出名,是各大药材市场价格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