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九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西周王朝的动荡分裂使得国内诸侯国林立,战乱不休。但对于学术来说却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种混乱的时局里面,各个诸侯国大都只是为了更多的兼并土地和扩大自己的控制区,根本没有人愿意去管这些文人学士的死活。
文人学士有了不受限制的逆生长,也应证了那句话:中国学术分科基本上都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且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九流的说法。到后世则是细化成上中下九流,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九流的源流
九流是九所学校的名字。在真正的历史上,完整的术语应该是“三教九派”。“三教”是指儒、释、道三教。这一观点首先来自《三国志》。这是孙权和他的部下关于中国思想起源的对话。由于特定人物的影响和姓名继承的固定性,我们都采用“三教”的说法。
东汉班固书中记载了九流的话。在《汉书》中,先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士、阴阳学家、战略家、杂家、农民、小说家统称为十家。这些都通过了长期的历史考验。
但后来,由于小说家没有实际贡献,他们被撤职,其他九所学校被称为九流。九派中的儒、道、法成为汉代乃至后世统治世界的主要思想。因此,后人将其归为上九派,并在元末发展了下九派的理论。
元朝外来民族对汉人阶级的细化
崖山海战之后,宋朝真正意义上亡了国家,元朝当时是来自漠北的蒙古人,他们对于治理汉地根本没有什么经验可言,甚至出现了将中原作为他们放牧草场的打算,后面是因为一大批汉臣的劝导,这才让他们意识到收取赋税和收割牧草的道理是一样的,都不能竭泽而渔。不然就会出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场面。
当年元朝刚刚建立,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和安定秩序,他们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划分,其中九流的人是一流官,二流吏,三流僧, 四流道,五流医,六流工,七流猎,八流民,九流儒,还有第十流是乞丐,这十流在社会的地位不同,也各自有各自的分工,但是我们从里面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元朝统治者对于读书人的厌恶,竟然把读书人划到了九流的末尾。
要知道,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是最高的,不然就不会诞生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古话。当时的官员都是从读书人之中产生的,但是元朝却连科举都停举过一段时间,让读书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