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资料50字 圆明园的前世今生

圆明园的资料50字 圆明园的前世今生

1.圆明园兴衰时间线:

(1)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

(2)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3)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4)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5)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5)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6)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2.圆明园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圆明园作为雍正作皇子时的赐园初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前后,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定名为“圆明园”。它历经雍正、乾隆、嘉庆诸朝,在愈一个世纪的建造中,最终被建成占地超过5200亩,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相互统一又各自独立,居“三山五园”之首的大型皇家御园。1749年(乾隆十四年),来过中国的法国传教士王致诚的《传教士书信集》在巴黎出版,里面有很多关于圆明园的描述,这些文字便成了欧洲人了解中国园林的最重要资料。其中,他在1743年(乾隆八年)从北京写给巴黎朋友的书信中,这样描述圆明园:“它基本是由相互之间独立的一大批住宅组成的,但非常对称和谐,由宽敞的院子、花园和花坛分隔开来,所有这些住宅的门面都涂金、油漆和绘画而金碧辉煌。室内装饰和布置有中国、印度以及欧洲所有最漂亮和最珍贵的东西。建筑内部的房间与外部一样华丽。除了它们的布局非常合宜之外,那里的家具装饰非常讲究和价格昂贵。”其实,此时的圆明园还没有进入它的极盛期,但它大肆铺张、不惜血本地营造,以及对奇珍异宝的奢华铺陈与煞费苦心的收罗,已成为西方对圆明园的第一印象。我们不妨就循着王致诚的目光,去打量那时的圆明园风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