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票是如何取钱的 古人又是如何进行防伪的

对古代银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装剧当中使用大额钱财,往往会拿出一沓银票,拍在桌子上非常有面,而且显得特别豪爽。所以观众都认为,古代银票是可以直接流通,能当作钱财直接用。从真实历史上,完全不像电视剧当中演绎的这般简单,古代银票使用也有诸多限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这些牵扯到大宗财产的银票,应该如何进行防伪?就让我和大家好好介绍。

宋代发明的交子,应该是银票的雏形,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到了明朝中期已经发现出了银票,这其实就是交子演化而来。其实,纸票的诞生,它只是作为媒介,封建社会,硬通货币应该还是那种金子、银子,或者是铜钱,像这种银票只是作为提取的凭证,有点我们类似现在的支票以及银行存单,使用方式也有比较复杂繁琐,首先拿到一张大额银票,需要到对应的票号,接着才能进行使用。

影视剧当中,直接拍在桌子上当做钱来花,这是不行,毕竟银票提取方式非常复杂,需要票到人到。而且经过繁琐的防伪程序,确定无误才能把所存的钱才拿出来,关于银票的提取方式,也是五花八门。首先在宋代和明代,银票只能够在特定的钱庄使用,比如现在于工商银行存下5万元,可以去其他任何一个银行提取出来,但是在古代并不行。票号和票号之间并不流通,你在某家票号存的钱,只能到相对应的票号去提取。

银票的流通性,一直到清代晚期,才实行这种所谓开放的提取政策。并且银票的数额也有讲究,一般最大约是1万两银子,最小的面额是50~100。这也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细节,主要是看各家票号所给出的数额。银票的诞生,就是为了防止商户在长途跋涉,携带大量金银被打劫的现象。银子放在票号,接着进行赶路,到了目的地之后,再从当地的票号取出存下的银两,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麻烦,没必要拖着好几百斤的金子银子来回跑。

即使是纸票被损毁被劫匪抢去,自己的财产也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因为这些大额银票,在钱庄都会有底根存留。只要人到并且确保这笔钱才没有被提取,即使是没有银票也可以如数奉还,有点类似现在的挂失政策。可到底如何辨别真假,这就很有讲究。首先每个钱庄都有独特的防伪标志,一般是暗号和诗歌,比如楚辞、诗经等等这些诗文拿来,打乱排列顺序印在两票之中。这就形成了一般独特的防伪标志,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更换。

并且,银票的材料也很有讲究,大家认为一般银票都是纸做,但是在博物馆中展出的大部分都是布料,因此就更容易添加防伪标志。还有种说法,制作银票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的纸,比如桑皮纸以及白色台笺纸。这种材料不允许在市面上流通,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必须是同一钱庄进行点对点的内部业务,这样外人就根本不知道。每家钱庄内部的暗码密钥,形成了较为闭塞的留取方式。所以,钱庄的防伪标志是非常安全,如果不是有人监守自盗,基本上是无法流通。

一般人也不懂根本做不出来,同时银票即使给了别人,也花不出去。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清楚,现在有很多不法商贩造假币,为了买东西呢能花出去,可是银票就像存折、支票,没听说过有人去伪造假存单。毕竟还需要密码以及本人才能够拿出来,这其实和钱票的防伪,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使是你造出来和真银票一模一样,你也取不出来钱财,而且古时如果被发现,像这种银票有造假,直接被判处极刑,轻者也会断手断脚。

所以不会有人花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种毫无意义的银票。最后总结,古代的银票在市场上流通有很多复杂的方式,也有太多的局限性,并不是拿出来就能直接用,更多还是钱庄对于个人商户经营的保管,以及减轻大家在长途跋涉当中,所携带大额钱财的不便性。至于它的防伪标记,一般没有人能够破解,如果不是本人授意,存下的钱财还是能被很好的保管,因为银票不能直接花。

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及清朝初期,银票的流通性越来越广,也代表着华夏贸易往来的流通性更加广泛。所以各大票号之间,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时期,银票也频繁的更换模板,这样造假的可能性又变得很低,基本上是杜绝了假银票的现象。清朝晚期,有点类似现在银行制度,所以慢慢发展到今天,大家去银行存钱办理业务,也就是从交子以及银票这种方式,延伸而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