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知秀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状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中国,以秦岭——淮河一线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地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划分,无论是南方人,亦或是北方人,总想着互相掰掰手腕,比试一下高低。在古代,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争状元的数量。可争归争,却又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自从公元605年,隋炀帝创立了科举,一直到公元1905年,废除这一人才选拔制度,一千多年里,北方状元的数量是远远不及南方的。
南方状元数量过于吓人,摆几个数据大家就明白了。苏州,3900人得进士及第,54位成为了状元;杭州,进士数量比苏州少100最有,状元15名,也是非常可怕了;福州,进士3200人,状元26位;泉州,拥有2200名进士,16名状元;徽州,2000名进士,状元数量与泉州一样,还有众多南方地区同样拥有大量的科举中榜者,就不一一列出了。由此可见,南方中榜人数是非常多的,那就更不用说南方的读书人有多少了。
不仅如此,在福建莆田地区更是出现了一千多年科举历史,唯一一次文武双状元都在同一地区的神迹。别看该地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假鞋产地,但在古代,可是科举盛地。那北方呢?难道一个状元没有吗?当然不是,只是数量远远比不上南方而已。在明朝时期还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公元1397年,也就是洪武30年,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最先录取的竟然全部都是南方士人,一个北方人都没有。
这件事情让朱元璋大为不解,后经查明,当时的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由此怀疑是刘三吾在其中做了手脚,于是派人对刘三吾进行了彻查,但是负责这一案件的官员给朱元璋带来的结果竟然是没有任何问题。朱元璋本来没什么想法,但是朝廷中的北方大臣们对此极为不满意,认为那个主理案件的人也是南方人,所查结果不可信,一时间,朝廷南北大臣争锋相对。朱元璋不得不将那一年的进士数量扩大,从落榜的人中又选定了61个人,而这61人,没有一名是北方人。对于这一事件,我们无从知晓究竟是不是刘三吾做了手脚,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北方读书人,实力是弱于南方读书人的。其实,在科举这一制度创立的早期,情况并非如此的,那时候的北方读书人水平要远远高于南方。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的时期,因为社会动乱,朝代更替,加上异族入侵,很多北方士族,不得不举家迁移到了南方来,这就造成了文化的南移。
在隋唐时期,这一南移还未完成,当时的北方都城长安依然是全国各地读书人向往的文化中心,可是到了唐代末年,由于节度使的混战,使得大唐国力衰落,北方再一次遭受了严重打击。又有一大批读书人南移,最后导致了南北读书人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再谈谈科举吧,跟现在全民教育的时代相比,古代读书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一般的穷人可能一生就是脚踏黄土地,背朝烈阳天。只有那些家境优越的富家子弟,才能够享有丰富教育资源,所以想要读书,经济基础是必要的。前面我们就说过,中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地从北移向了南方,再加上南方自古以来就有着经商的习惯,商业十分发达,人民的经济条件自然是不用说了。
古代科举,虽然在清朝时期被固化了,但是不可否认,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里,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我们所知的许多大文豪、大将军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直到今天,科举制的影响还在延续,科举的核心选拔方式就是考试,我们如今的高考制度,依旧还是考试。
毕竟,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也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比考试还公平的制度了。总而言之,科举制度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对国家产生了好的影响的,至少在封建时代它是成功了。至于南北状元问题,正是在科举制度下产生的故事,就留作后人笑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