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资本主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关于图书的买卖在古代其实由来已久,图书作为重要的媒介与知识载体,历来受到官方统治者的重视,只是在从前官方管控力度比较大且不太发达的印刷技术下没有形成比较大的书市规模。
直到明朝时期,在官方的支持下,大明王朝内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使得图书出版行业也跟着欣欣向荣起来,是以朱棣时期的京城旧书铺林立,遍布琉璃厂一带,形成了极具规制的书市。
在书商的精心运营、大批文人进入图书出版行业写书谋生以及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中,明朝的书市规模越来越壮大繁荣起来。
一、明朝图书出版兴盛使得书市迎来发展契机
1.明朝支持经商贸易的发展
虽然历来封建王朝都会有重农抑商的思想与举措,防止商业比重加大商人的财富积累以及权势的增强侵害自身的封建统治,可是国家的发展还是需要财富的支持。
自然经济下的农耕经济获利并不丰厚,并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容易折损,自然是不能与顺应市场需求利润丰厚的商品经济相比较的。故此,历朝历代依旧会支持经商贸易的发展。尤其到了明代,它的经商贸易形势更是集结了几代王朝的发展优势是以得到空前发展。
大明王朝在西北有打通欧亚的丝绸之路,南方更有南宋开始经营的海上贸易。整个王朝内部也是四通八达,水陆联通,方便经贸。在如此天时地利的环境下,经商贸易在明朝达到巅峰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在如此繁盛的商品经济氛围里,图书出版行业也乘着东风扬帆而起。
2.使得图书出版行业兴旺
明朝的图书出版行业在良好的经商贸易氛围里不断壮大。除此之外,决定图书出版行业命脉的印刷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明朝的印刷术同样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传统的木活字印刷术在明朝发展出锡活字与铅活字等,可以反复使用节省印刷材料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印刷效率。
雕版印刷术也从初版只能用一种颜色的“单印”发展出可以印刷多种颜色的“套版”。在先进的印刷术支持下,图书出版效率不断提高可以很好地支撑图书市场需求。明朝宽松的治学风气下,人人皆可在规制之下出版各类图书,满足生活富足后精神领域的需要。
3最终书市作为图书贩售重要渠道迎来契机
图书出版行业的欣欣向荣使得大量图书涌入市场,这时候便需要合适的渠道将其售卖掉才能获利。在古代没有网络的环境里,图书实体售卖店便是这些图书最主要的售卖渠道。当然也有一些流动书摊,然而最成规模的还是实体书店组成的书市。
书市的繁荣离不开明朝大环境里的商品经贸氛围,更是借着图书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拥有了大量可售卖的商品物资。在明朝人们闲暇之余,便会在琳琅满目的书市里挑选合心意的图书,这也成为当时日常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为书市的繁茂更添新火。
二、书市即是明朝的媒体窗口也是百姓的娱乐天地
1.官方的教化书籍在书市发售
图书在古代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媒介,不然秦始皇也不会为了管控百姓思想选择焚书坑儒。在汉儒文化的浸泡里,历朝历代都对图书出版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明朝自然也不例外。在明朝时期,官方最重要的图书教学素材便是“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不仅作为明朝科考八股文的原材料,更加饱含着明朝统治者对百姓的教化思想。统治者希望百姓通过阅读官方规定的教化书籍感受汉儒文化,从而变得舒服。为了宣传书籍,书市的开立自然不可缺少。
繁荣的书市如同官方的媒体窗口,通过向百姓们售卖官方书籍不断教化民众。在古代,没有网络平台这样可以快速传播思想的区域,书市便是充当了官方集中且快捷传播思想的窗口区域。
2.百姓可以在书市寻得精神满足
除了官方出于传播自身教化思想而产生设立书市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书市里琳琅满目品类不同的书籍可以满足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时光。
由于明朝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提高后,就不可避免地开始进行精神领域的发掘与追逐。人们除了在书籍中学习科考知识还能学习农耕经商以及其他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用以拓宽眼界丰富自身。
明朝的小说品类与创作思潮也空前繁茂,在各种奇思妙想与灵巧的文思架构里,人们能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不用走向遥远的异乡便可看到各种美丽的风景,在各类小说里仿佛可以经历了不同的人生,更可以进入绝美幻境中感受不同凡常的体验。在人们各色不同且丰富的精神需求下,书市的经营自然蒸蒸日上。
三、为何明朝时期书市行当如此繁荣
1.书市的商业利润颇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们追逐利润是天性使然,书市能够被商人们青睐经营的繁荣的重要因素自然是有利可图。当时的百姓们物质生活比较富足,在温饱思淫欲的驱使下,人们对图书带来的精神满足开始有了需求。
正所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除了人们自身的精神需求,朝廷推出关于八股文的科考,也让备考资料成为读书人需要的必备品。商人们看到了这个行业里隐藏的巨大商机才会争先恐后地加入其中。
商人们除了不断扩充图书品类,为了吸引考生更多来儒学名家撰写备考材料,更添各类书评推荐的广告宣传。除了市场需求的庞大对书市市场的激发,图书出版依赖的印刷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令图书品貌不断更进的同时成本变得更加低廉。
在这样的状况下图书运营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如此庞大的情形下,势必会造成大批商人入场谋求利润。
2.书市受到官方支持
无论再有利润的生意,如果国家的态度是垄断或者是打压,那么势必不会成就书市如此光景。秦始皇为了控制舆论将大批书籍焚毁,人们只能阅读国家指定安排的书籍,这样情况下可想而知是不会出现书市繁荣情景的。毕竟能够售卖的商品品类太少根本不会形成规模。
而明朝之后的清代虽然继承了明朝的印刷技术,创作上的水准也不低,可是清代大型文字狱弄得文人墨客人心惶惶,极大折损了创作热情,也加大了书商的经营风险。
明朝的治学氛围一直很轻松,虽然大明律法中也明确记载不可出版诋毁皇室的图书,以及不可更改官方刻版,但只要奉公守法基本是可以自由创作和放心售卖的。
官方的大力支持无疑是给这整条产业链上的人们一颗定心丸。只有在如此自由环境下经营才可以快速发展,不然总有各种规矩束缚,绝对是不能够腾飞的。
3.大批文人进入图书写作市场
古代的科举考试可以说是万千学子们鱼跃龙门的绝佳契机。明朝的八股文科考可以说是极其难通过的,是以每年都有锲而不舍的考生以及不幸落第的学子。
这些学子文人大多饱读诗书,除了文墨没有其他擅长的行业,这大批学子里不乏家境不优渥的人。为了继续科考或是谋求生计,他们便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图书创作行业,可以写擅长的学科领域也可创作小说、戏文。
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也可通过写作实现自身价值,排遣自身的苦闷,这批文人学子岁岁年年都有,他们的加入可以说为图书创作行业注入了大批新鲜血液,使得书市有成堆可发售的图书。除了谋生走上这条道路的文人,亦有想借此扩大名声的学者,更有在朝的官员。
毕竟明朝的官员俸禄较低,且皇帝极其严苛对贪腐打压力度大,那么为了维持生计,一些家业微薄俸禄不高者也会走上卖弄文墨的路途。在宽松的治学风气里,不必担忧自己的创作会给自身带来麻烦。
明朝的书市便在官方支持,商人逐利,以及大批文人创作者和渴望阅读的看客们的共同经营下不断走向繁荣。
四、总结
明朝书市的繁荣是整个大明王朝商业繁荣景象里的一枚小像。在这张精致美丽的小像里,后世之人可以描摹出当年的盛况,感受当时人们的日常与喜好,更能看到宽松的治学风气里凝结出的繁花朵朵的创作理念。
这些无疑直到今时今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也更让后人明白,传播媒介以及传播窗口的重要性,为官方应该如何把控,从业者以及各位看客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扬州画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