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名将尧君素被李渊围困,竟靠一只“鹅”得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知秀网小编来说说尧君素的故事

唐朝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路过黄河东岸的蒲州,突然想起了一位昔日的敌人,李世民十分感慨,当即下旨,追封此人为蒲州刺史,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此人的子孙,加以安置。这个人名叫尧君素,是隋朝末年的著名将领。李世民在诏书上说:

“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可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

这句话间接的意思是说:尧君素这个人,是隋朝的忠臣,和别的隋末将领不一样,值得敬佩。

公元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开始反隋自立。此时,隋炀帝杨广远在江都(扬州),隋朝的都城洛阳由越王杨桐(杨广的孙子)和王世充镇守,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正在洛阳周边和王世充对垒,李渊为了避开隋军主力,并未选择攻打洛阳,而是掉头向西,打算入关攻打古都长安(如下图)。

李渊刚刚起兵之初,手中能打仗的将领并不多,在向长安进军的途中,一路上先后遇到第三次较有威胁的抵抗,这三次和李渊对阵的隋朝将领分别是宋老生(镇守霍邑)、屈突通(镇守河东)、尧君素(镇守河东)。

在霍邑之战中,宋老生被李渊打败,李建成也因此跌下马,幸亏李世民带领部将段志玄把宋老生打败,才算逃过一劫。此后,进入河东地界,首先和屈突通对峙,屈突通严防死守,李渊和屈突通对峙了一个多月,才靠着段志玄等猛将把屈突通打败。在渡黄河之前,李渊遇上了尧君素。

如果归纳起来,尧君素一共做了4件事情,这四件事情足以让李渊一生难忘。

第一,怒骂屈突通;

第二,木鹅传讯;

第三,射杀妻子;

第四,宁死不降。

屈突通兵变逃走后,被李渊的大军吓怕了,于是,屈突通去劝尧君素:“隋朝眼看就灭亡了,我们二人已经尽力了,对得起隋朝了。如果李渊再来攻打,我们就投降吧。”尧君素听完屈突通的话,怒骂屈突通,屈突通落荒而逃。后来,屈突通投降李渊,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尧君素选择为隋朝尽忠,死在了战场上。

面对李渊的攻打,尧君素死守城门不出,李渊连续几次攻城都不成功,最后想了一个计谋:层层包围尧君素,让他守一座孤城,等尧君素粮草消耗完,他自会投降。但这个计谋有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严格封锁消息,不能让尧君素向外面求救。因为一旦有援军到来,李渊反而会被前后夹击。

在李渊的包围下,尧君素派送信的人都没能突围出去,最终,尧君素想了一个主意,走水路,而且是让一只鹅走水路去送信。《隋书》记载:

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

尧君素用木头做了一只非常形象的木鹅,把求救信装在木鹅的脖子里,然后让鹅从城内小河中直接流到黄河里。李渊的大军虽然严防消息泄露,但谁都不会想到一只“鹅”会传递消息。最后,奇迹发生了,木鹅顺黄河而下,被黄河附近的守军发现,打开一看,竟然是河东守将尧君素的求救信,不敢耽搁,江南连忙送到越王杨桐手里。

不得不说,这只木鹅能够从河东飘黄河,还正好能落在杨桐手里,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李渊层层包围,做梦也没想到,尧君素已经把求救信送出去了。

但是,尧君素虽然送信成功,接下来运气却不好,越王杨桐得到信后,立即派庞玉、皇甫无逸营救尧君素,这两人半路上却选择投降李渊,而且帮李渊来劝降尧君素。一时间,城内军民十分恐慌,尧君素的妻子认为隋朝即将灭亡,不如投降,还能保住全城百姓,没想到尧君素竟然用弓箭把妻子射死。《隋书》曰:

其妻又至城下谓之曰:“隋室已亡,天命有属,君何自苦,身取祸败。”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

最终,尧君素选择顽抗到底,李渊先后十多次劝降,都被尧君素拒绝。一个月后,城内粮草断绝,百姓易子而食,尧君素无法控制将士们的恐慌心理,结果被身边的将领杀害,河东之战结束,李渊率军浩浩荡荡奔向长安。

纵观中国历史,每逢王朝覆灭,总有一些忠贞之臣选择为朝廷效忠。如南宋灭亡之时,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明朝灭亡之际,史可法坚守扬州,最后自刎而死。文天祥、史可法等人被称作民族之脊梁,然而,尧君素这样的忠臣也应该被更多的人知晓。

贞观十二年,李世民故地重来,在河东蒲州想起了当年宁死不屈的尧君素,下旨追封这个昔日的敌人为蒲州刺史,并且在唐朝范围内寻找尧君素的子孙,加以抚恤。可见,在唐太宗李世民心中,尧君素这样的隋朝遗臣,是值得敬佩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