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清世子”,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音乐家。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多才多艺被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的中国人只有一位,他就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朱载堉。朱载堉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伟大成就,至今无人超越。
01 著作等身
《明史·艺文志》载,朱载堉共著有《乐律全书》四十卷、《嘉量算经》三卷、《律历融通》四卷、《音义》一卷、《万年历》一卷、《万年历备考》二卷、《历学新说》二卷等,内容涉及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文学等,后人称他“是一个可以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齐名的重量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朱载堉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精确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北纬39° 56′,东经116° 20′)的人;早在万历十二年,朱载堉就证明了匀律音阶的音程可以取为二的十二次方根(十二平均律),比欧洲人早了几十年,后人评论说“这一发现彻底解决了困扰人们千年的难题,是音乐史上的重大事件,现代乐器的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他因此被称为“律圣”。
02 独处土屋十九年
这个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不仅是大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胆子也大得令人刮目相看——敢与皇权“作对”。
事情起因于他的父亲郑恭王朱厚烷。和历史上大多数刚直的人一样,刚直不阿的朱厚烷也没有好下场,他只不过给皇帝提了点意见,就被抓到中都凤阳软禁起来。这使时年十五岁的朱载堉感到不可思议:我爹只不过没有像其他藩王那样投皇帝所好,既未大逆不道也未贪赃枉法,只不过上书规劝皇上要修德讲学,不要大兴土木,更不要相信什么神仙,就被好心当成驴肝肺,这也太离谱了吧!聪明的小朱应该明白,他爹给皇帝提意见引发“圣怒”,没被砍头已经是万幸了,他应该感恩,然后“欣然接受”。
然而,继承了父亲基因的朱载堉却选择了对抗,只不过这种对抗与起兵造反等相比温柔多了。他的对抗方式是,在他父亲的王宫郑王宫外面建一座小土屋,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小朱从此就在这里住下了,我爹一天不放回来,我一天不回宫!
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软对抗比硬对抗还让人下不来台,何况小朱选择这种对抗方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十九年。关键是他的对抗对象不是一般人,是皇帝,他挑战的实际上是皇权,说他胆子大,一点也没冤枉他。
话说小朱建的那间土屋,那可是一间真正的土屋,家(如果可以算家的话)徒四壁不说,甚至连床都没有,只有禾秆编成的席子,可他一住就是十九年(“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
03 舅父影响
整整十九年,他是如何度过这漫长岁月的?实际上,十九年对他来说并不漫长,甚至还嫌不够,清贫到了极点的小屋生活与他的乐趣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他的乐趣就是做学问。小朱对学问的兴趣如此之大,与其舅父何瑭的影响不无关系。
何瑭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官至礼部尚书。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天文、数学、音律甚至兵法都有很深的研究,一生著述颇丰,计有《柏斋文集》《阴阳管见》《乐律管见》《儒学管见》《医学管见》《兵论》等。虽然这个舅父去世的时候,朱载堉只有七岁,但是舅父短暂的教诲和丰厚的著作使他深受影响和启发,发下宏愿:长大后,我也要成为舅父那样的人!
朱载堉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正是那时候养成的。这说明对一个孩子来说,“领路人”多么重要。
而对一个潜心学问的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时间。在小土屋“隐居”的十九年时间,也就成了朱载堉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那里又无人打搅,也无琐事缠身,舅父的著作,成了陪他度过漫长岁月的最好伴侣,“静居多暇,读其书而悦之”。
04 七辞王位
朱载堉的父亲一关就是十九年,直到十九年后的1567年(明穆宗隆庆元年),换了一个皇帝,他父亲才被无罪释放。既然“赢”了,那就履行当初的“诺言”,回到父亲的王宫吧。回宫后,朱载堉的兴趣仍然在科学研究和著述上。
为了潜心于事业,他甚至连王爷都不想当——万历十九年(1591),他父亲朱厚烷病逝,其王位应由朱载堉继承。可是他不感兴趣,上书皇帝“恳辞”:王位对我来说毫无意义,给我的兄弟吧。从他父亲去世那年起,直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长达十五年时间里,朱载堉先后七次上书(十五年七疏)辞爵,当时的神宗皇帝才允准。
辞爵之后不久,朱载堉就搬出王宫,迁居怀庆府,从此抛开一切世俗和纷扰,潜心著述,过着纯学者式生活。人生最快意的事情,莫过于能够按照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载堉又赢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成了实实在在的“输家”,因为他的淡泊名利,连他的朋友都看不起他。
比如有一年,他去参加一个富豪朋友的酒宴,对方连他送的礼看都不看一眼,并且直接把他安排在下座。而这个下座,不仅是身份卑微之人的“专座”,还无酒无肉,最多只有一点素菜。
他孤零零地坐在下座,和推杯换盏、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慨系之,回去后他写了一首小曲,对贫富差别和人情冷漠进行了有力的鞭挞:
劝世人,休结交有钱富汉。
结交他,把你下眼来看。
口里挪肚里攒,
与他送上礼物,只当没见。
手拉手往下席安,
拱了拱手,再不打个照面。
富汉吃肉,他说:“天生福量。”
穷汉吃肉,他说:“从来没见。”
似这般冷淡人心,
守本分,切不可与他高攀。
羞惭,
满席飞盅,转不到俺跟前。
羞惭,
你总有银钱,俺不稀罕!
你再有钱,俺不稀罕,因为你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而我有的,你不可能有。我穷,但操守不穷,你有钱,可是你没操守!真正的人生赢家,不在于占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多少精神财富。
万历三十九年(1611)四月初六,朱载堉病逝,终年七十六岁。